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帖子主题:社戏教学设计
2395个阅读者,2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3-1-19 16:04

社戏教学设计



hykzxx 发表在 菁菁校园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114-1.html

1 社戏

1.感知旧时江南水乡的民风民俗,把握文章脉络。
2.理解文中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领悟语言简洁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3.理解本文儿童叙述视角,体会作者对早年乡村生活的留恋之情。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
在绍兴,社日演戏由来已久,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一起走近“社戏”这一传统民俗活动,一起与水乡儿童们嬉戏,一起感受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结构。
明确:
线索:到赵庄看戏。
根据看戏前,看戏时,看戏后可以把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随母亲小住平桥村。(1—3)
第二部分:到赵庄看社戏。(4—30)
(1)看社戏的波折(4—9)
(2)途中的见闻和感受(10—13)
(3)赵庄看社戏(14—21)
(4)深夜归航(22—30)
第三部分:看社戏后余波。(31—40)
2情节把握:课文具体写了几件事?详略如何?
明确:课文具体写了7件事
①随母归省;②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③看社戏前的波折;④月夜出航/月夜行船
⑤船头看戏;⑥月下归航(偷豆);⑦六一公公送豆。
详写的是③④⑤⑥四件事;略写的是①②⑦三件事。
3.讨论一下,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明确:
看社戏是主要内容,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情节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则略写。
目标导学二:细节探究
(一)学习第一部分 文本细读
1.思考随母亲小住平桥村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
明确:
(1)交代了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
(2)引出了同去看社戏的人物——乡间生活的小朋友;
(3)还交代了“乐土”中的乐事,为下文写“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看社戏做了重要的铺垫。同时,平桥村的生活也是“我”所深深怀念的。
2.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为什么称它为乐土?
明确:
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但在我是乐土,因为:
(1)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2)许多小朋友伴我来游戏,掘蚯蚓,钓虾,放牛;
(3)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
3. 第一部分小结
明确:
本文作者围绕社戏,浓墨重彩地写了看戏的全过程,读来令人身临其境。而对于看戏的机缘,看戏后的余波,作者则简略带过。详略结合得很高明。
(二)学习 第二部分 文本细读
1.“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如第一层就写了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
三次波折:
①叫不到船;②不准和别人去;③外祖母要担心。
三次转机:
①八叔公的船回来了;②小伙伴们与我同去;③保证不出事。
2.看戏前真的是“一波三折”,不让去看社戏,我的表现如何?
明确:
第一盼望的——急得要哭——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渲染沮丧)——不钓虾,东西也少吃,不开口。——(烘托社戏对儿童的吸引力)
这样“一波三折”的好处是:
1)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
2)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
3. 第10段对少年朋友的开船动作运用一系列准确的动词进行传神的描绘,请分析其效果。
明确:
“点”“磕”“退后”“上前”“架”等一系列动词,表现小伙伴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时的愉快的心情。
4.阅读10-13段,思考:作者详细描写了哪些内容以突出小伙伴看戏途中的心情?
明确:这是一幅月夜行船图。
从视觉角度写:豆麦“碧绿”、远山“淡黑”,月色朦胧在水气里,依稀的赵庄,几点火。
从嗅觉角度写:豆麦和水草的“清香”。
从听觉角度写“潺潺” 的水声,小伙伴的说笑、嚷声,远处的“歌吹”。
从感觉角度写: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比喻成“踊跃的铁的兽脊”。(以动写静,烘托出“我”急迫的心情)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环境描写的作用: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描绘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
5.思考:从上述几种感觉描写里,推测“我”月下坐船去看社戏时怎样的心理?
明确:
总体来说,有高兴、迫切和沉静的心理。
进一步分析突出“迫切”心理较为明显。起伏的连山如踊跃的铁的兽脊,以动写静,烘托出“我”的急迫心情。听到歌声,料想便来自戏台,心里更是迫切。而宛转、悠扬的笛声,使我沉静,反衬出此前着急的心理。
6.阅读14-21段,讨论:这一部分写在赵庄看戏,戏好看不好看?从哪里表现出来?
明确:不好看。
因为:一是铁头老生不翻筋斗, 二是也没有“我”最爱看的蛇精和跳老虎。三是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
7.孩子们爱不爱看?从哪里表现出来?
明确:不爱看。
表现:稀奇、渐不明显、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哈欠、各管自己谈话。(侧面描写)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从视觉、听觉角度(写我对赵庄的依恋之情)。
8.赏析: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明确:
这是侧面描写,突出船快。
9.朗读22-23段,思考:这一部分写月夜归航,景物描写突出表现了哪两点?
明确:
景物美,船快。
10.第二部分小结
明确: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运用修辞方法,融情入景,描绘出一幅十分优美的“水乡月夜图”,既表现出“我”心情的愉快,又表现出“我”心情的急切,非常传神。
三、板书设计
社 戏
第一部分: 随母亲小住平桥村。
看社戏的波折
第二部分: 途中的见闻和感受
到赵庄看社戏 赵庄看社戏
深夜归航
第三部分:看社戏后余波。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1-23 07:14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1-23 07:15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1859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