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2885个阅读者,3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3-1-22 10:38

中国面具中的傩文化[下载]



computer2014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面具又称假面,最初诞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先民用打死的猛兽皮、爪、牙和野牛羊的角制作甲胄(胄即现今的头盔),接着又以各种凶神猛兽形象木雕成面罩配合,威吓野兽保护自己。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从文化人类学而言,面具就成了一种具有特殊表意性质的象征符号。
世界绝大多数民族都曾产生过面具,而我们中国的面具文化至少有四千年以上历史,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品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因狩猎而生的面具,紧接着就成了人与人之间战斗的装备,称为“面铠”。中国战争史上有两个头戴面具作战的战神,一个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兰陵王高长恭,史载他“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勇冠三军”;另一个是宋代狄青,史载他“临敌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现今得以保存下来的面铠尚有明代的“金貌脸”和“龙鳞脸”。
这种在人与兽和人与人相斗中诞生的以凶猛为特征的面具,继而演变为赋以超力量的“傩神”,开始渐化为中国独特的“傩文化”。古籍《山海经》和《神异经》中将面具称作“魃”或“倛”,两者都是远古神话中具有超力量的鬼神。先民常以人神之际的形象绘刻成“傩神”面具,由巫师戴着它主持祭祀,祈求神灵驱邪纳吉、除灾呈祥,以求人寿年丰、国泰民安,这称为“傩仪”。到了三千年前的商周时代更是出现了青铜面具,大多以狰狞的凶神形象出现。最典型的莫过于三星堆青铜器“戴冠纵目面具”:高64.5厘米、宽138厘米,宽嘴巴大耳朵,耳部斜向伸展,极为夸张。最奇特的是它双眼呈柱状外凸16厘米,被人们俗称为“千里眼、顺风耳”。
另有一个出土于良渚时期王陵中的“人面鸟身”神徽,被人称之为“中国的司芬克斯”。它刻画在集王权、神权、军权于一身的“玉琮王”和“玉钺王”上,类似于神鸟图腾。两者一为硕大的青铜铸造,一为纤小的玉器线刻,显然已将面具升级用于最高等级供奉的祭神礼器。
除此之外,面具还广泛用于镇慑鬼怪,将其造型或挂或绘在庙堂廊口和民宅门楣,称之为“吞口”,即一口吞吃魔鬼之意,如闽南民宅上的“狮口衔剑”。也有用于丧葬,将面具扣罩在死者面部,或嵌挂于陵墓墙壁和棺椁。
到了唐宋时期,简单的傩仪发展为“傩舞”——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并兼具娱乐成分的大型民间舞蹈。表演者佩戴各自角色的面具,其中有神话形象,也有世俗人物和历史名人,由此构成庞大的傩神谱系。史载唐太宗每年除夕夜都会率领皇子嫔妃和一众大臣观赏,这是一个由国家最高礼仪机构“太常寺”首官领衔,上千名演员组成的规模宏大的傩舞团队。宋代也是如此,名画《大傩图》给我们留下了当时的热闹场景。
宋代以后,中华各民族又共同将之发展为有丰富剧情的“傩戏”,民间称之为“鬼戏、傩堂戏、端公戏”等。彩绘面具是傩戏的灵魂,在其流行的广大地区中自然也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造型样式。至今在各地还保留有众多剧目,人们称其为中国古戏剧的活化石,2008年获国家级非遗称号。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1-23 07:10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1-24 07:33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1-26 07:09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3940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