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23-2-22 17:17
《盐铁论》卷38备胡3大夫:不征伐暴不息不备以民委敌贤良:无过时师内节民心事适其力达性畅情 发表在 国学问答|国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9-1.html
《盐铁论》卷38备胡诗解3大夫:不征伐暴不息不备以民委敌贤良:无过时师内节民心事适其力
题文诗: 大夫又曰:古者明王,讨暴卫弱,定倾扶危. 卫弱扶危,小国君悦;讨暴定倾,无罪者附. 今不征伐,则暴不息;不备则是,以民委敌. 春秋亦贬,诸候之后,刺不卒戍.行役戍备, 自古有之,非独今也.贤良对曰:匈奴之地, 广大戎马,之足轻利,势易骚动.利则虎曳, 病则鸟折,辟吾锋锐,而取疲极;少发则不, 足以更适,多发则民,不堪其役.役烦力疲, 用多财乏.二者不息,则民遗怨.此秦之所, 以失民心,陨社稷也.古者天子,封畿千里, 繇役不过,五百里内,胜声相闻,疾病相恤. 无过时师,无逾时役.内节民心,事适其力. 行者劝务,止者安业.今山东之,戎马甲士, 戍边郡者,绝殊辽远,身在胡越,心怀老母. 老母垂泣,室妇悲恨,推其饥渴,念其寒苦. 诗经有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 莫之我哀.是故圣人,怜其如此,闵其久去, 父母妻子,暴露中野,居寒苦地.故而春使, 使者劳赐,举失职者,以哀远民,慰抚老母. 德惠甚厚,而吏未称,奉职承诏,以存恤或, 侵侮士卒,与之为市,并力兼作,使不以理. 故士卒失,职而老母,妻子感恨.宋伯姬愁, 思而国火,妾不得意,而鲁寝灾;今天下不, 得其意者,非独西宫,之女与宋,之老母也. 动众则书,春秋重民.宋围长葛,讥久役也. 君子用心,其必若是.大夫于是,默然不对. 【原文】 大夫曰:古者,明王讨暴卫弱,定倾扶危。卫弱扶危,则小国之君悦;讨暴定倾,则无罪之人附。今不征伐,则暴害不息;不备,则是以黎民委敌也。《春秋》贬诸候之后,刺不卒戍。行役戍备,自古有之,非独今也。 【注释】“卫弱扶危”,四字原无,张之象本、沈延铨本、金蟠本有,今据订补。委:抛弃的意思。 贬诸侯之后:指《公羊传襄公五年》戍陈及《公羊传襄公十年》戍郑虎牢事而言。两处皆说:“孰戍之?诸侯戍之。曷为不言诸侯戍之?离至,不可得而序。”何休注:“离至,离别前后至也。陈被楚之害,中国宜杂然同心救之。乃解怠前后至,故不序,以刺中国之无信。”离至,分别前后而至,即有先到的,也有后到的,不能同时救人之危,故不一一序列,表示贬斥。刺不卒戍,指《公羊传僖公二十八年》公子买戍卫事而言。原文说:“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不卒戍者何?不卒戍者,内辞也,不可使往也。不可使往,则其言戍卫何?遂公意也。刺之者何?杀之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刺之?内讳杀大夫,谓之刺之也。” 【译文】大夫说:古时候,圣明的君主讨伐强暴,保卫弱小的国家,把倾倒了的国家安定下来,以挽救危亡的国家。保卫弱小的国家,挽救危亡的国家,这样小国的君主们就高兴。讨伐强暴,扶助危亡,就使善良的人们都来归附了。今天不去讨伐匈奴,我们就要不断受害;不进行战备,就等于把百姓抛弃给敌人。《春秋》上就曾指责那些在联合作战时,不战按时把军队带到指定地域的诸侯,谴责那些不用军队保卫边疆的国家。由此可见,兵役制度和边疆防务,自古就有的,并不是唯独今天才有的。 【原文】 贤良曰:匈奴之地广大,而戎马之足轻利,其势易骚动也。利则虎曳(1),病则鸟折(2),辟锋锐而取罢极(3);少发则不足以更适,多发则民不堪其役。役烦则力罢,用多则财乏。二者不息,则民遗怨。此秦之所以失民心(4)、陨社稷也。古者,天子封畿千里(5),繇役五百里,胜声相闻(6),疾病相恤。无过时之师,无逾时之役。内节于民心,而事适其力。是以行者劝务(7),而止者安业(8)。今山东之戎马甲士戍边郡者,绝殊辽远(9),身在胡、越、心怀老母。老母垂泣,室妇悲恨,推其饥渴,念其寒苦。《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之我哀(10)。”故圣人怜其如此,闵其久去父母妻子,暴露中野,居寒苦之地。故春使使者劳赐,举失职者(11),所以哀远民而慰抚老母也(12)。德惠甚厚,而吏未称奉职承诏以存恤(13),或侵侮士卒,与之为市(14),并力兼作,使之不以理。故士卒失职(15),而老母妻子感恨也。宋伯姬愁思而宋国火(16),鲁妾不得意而鲁寝灾(17),今天下不得其意者,非独西宫之女(18),宋之老母也(19)。《春秋》动众则书,重民也。宋人围长葛(20),讥久役也。君子之用心必若是。 大夫默然不对。 【注释】(1)利:胜利。虎曳(y8):老虎摇摇摆摆地行走,形容很凶猛。 (2)病:困乏,这里引申为失败。折:翻转。 (3)辟:同“避”。取,原作牧,形近而误,今改正。《史记匈奴传》:“信教单于,益北绝幕,以诱罢汉兵,徼极而取之,无近塞。”此即桓文所本。罢:古同“疲”。罢极,非常疲乏。 (4)“以”字原无,今补。 (5)封畿(j9)千里,即《诗商颂玄鸟篇》之“邦畿千里”。汉人避刘邦之讳,故改“邦”为“封”。邦畿:封建国家天子管辖的地方。 (6)胜声:胜利的消息。 (7)行者:被征伐的人。 (8)止者:未被征伐,留在家里的人。 (9)绝殊:极端。辽远:遥远。 (10)《诗经小雅采薇》文。思:语尾助词。霏霏:形容雪大。载:语首助词。(11)举:扶助。失职:即失所,这里是不堪疾苦的意思。 (12)哀:抚恤,怜悯。 (13)未称:与职务不相符,即不称职的意思。 (15)市:交易,做买卖。 (16)宋伯姬事见《公羊传襄公三十年》。原文云:“五月,甲午,宋灾,伯姬卒。”何休注云:“伯姬守礼含悲极思之所至。”《汉书五行志上》:“董仲舒以为伯姬如宋,五年,宋恭公卒。伯姬幽居守节三十余年,又忧伤国家之患祸,积阴生阳,故火生灾也。”这是董仲舒的主观难心主义的天人感应说的表现。 (17)鲁妾事见《公羊传僖公二十年》。原文云:“五月乙已,西宫灾。西宫者何?小寝也。小寝则易为谓之西宫?有西宫则有东宫矣。鲁子曰:以有东宫,亦知诸侯之有三宫也。西宫灾,何以书?纪灾也。”何休注云:“西宫者,小寝内室,楚女所居也。礼:诸侯娶三国女,以楚女居西宫,知二国女子小寝内各有一宫也。故云尔。”董仲舒以为:“僖娶于楚,而齐媵之,胁公使立以为夫人。西宫者,小寝,夫人之居也。若曰妾,何为居此宫?诛去之意也。以天灾之,故大之曰西宫也。”见《汉书五行志上》。楚女以夫人而降为妾,故曰“鲁妾”。因被降,故生火灾。这件事是继承和发挥了董仲舒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天人感应说。 (18)西宫之女:指鲁妾。 (19)宋之老母:指伯姬。 (20)《谷梁传隐公五年》:“宋人伐郑,围长葛。伐国不言围,何也?久之也。伐不逾时。”《公羊传隐公元年》:“冬,宋人取长葛。外取邑不书,此何以书?久也。”何休注云:“古者,师出不逾时。今宋更年取邑,久暴师苦众居外,故书以疾之。”长葛,春秋时郑邑,故城在今河南省长葛县北。 【译文】 贤良说:匈奴土地广大,战马跑得快,骑兵容易行动。胜利时,他们就像老虎一样凶猛,失败时,他们就像飞鸟一样逃之夭夭,避开我们的精锐兵力而乘我们的军队非常疲乏时趁机而取之。我们的军队出动少了无济于事,出动得多,百姓又负担不了沉重的兵役。徭役繁多,就使百姓精疲力尽,军费开支浩大,就使国家财政困难。这两件事不制止,百姓就总要报怨。这就是秦朝之所以失去民心,国家灭亡的原因。古时候,天子管辖的地方不超过千里,百姓服徭役离家乡不超过五百里,胜利的消息能迅速传到家里,有了疾病,家里人也能及时照顾。那时,没有超期服役的军队,也没有超期的徭役。国家了解人民的心意,办事情有节制而适合人民的力量。被征的人能互相勉励完成任务,留在家里的人能安心本业。现在华山以东的战马、士兵驻守边疆,距内地极端遥远,他们身在胡、越,心里怀念年老的母亲。家里老母哀泣,妻子悲伤怨恨,担心远方亲人的饥渴,惦念服役亲人的寒冷困苦。《诗经》上说:“从前离家服役,行行杨柳青绿。今天回到家乡,大雪纷飞不息。服役路途艰难,冷热寒苦渴饥。回忆令人悲伤,谁人把我怜惜。”所以圣明的君主怜悯服役的人们,同情他们久离父母妻子,露营于野外,住在寒苦的地方,因此每到春天就派遣使者去各地慰劳,救助那些流离失所的人,这是关怀守卫边疆的战士,安慰他们家里的老母。 君主的恩德虽然深厚,但官吏没有遵照君主的旨意去尽自己的职责来爱护士兵,有的欺负和侮辱他们,叫他们做买卖从中勒索,让他们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儿,对他们蛮不讲理。所以兵士不堪疾苦,老母妻子也心怀怨恨。过去宋国因伯姬哀思而引起宫室失火,鲁国因楚女怨恨而招致西宫烧毁。现在不得意而怀天下怨恨的人,已经不只是西宫的楚女、宋国的老母了。《春秋》上凡是动用民力的事情都有记载,那是重视百姓。它记载了宋国人围攻长葛的事,讽刺了过久地延长徭役。君子考虑问题必须这样才对。 大夫沉默而不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