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3-6-14 16:34

《天工开物》卷8冶铸诗解1禹铸九鼎以防后世人君增赋重敛侯国冒贡



达性畅情 发表在 国学问答|国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9-1.html

《天工开物》卷8冶铸诗解1禹铸九鼎以防后世人君增赋重敛侯国冒贡后治水人不由其道

题文诗:

宋子有曰:首山之采,肇自轩辕,源流远哉.

九牧贡金,用襄禹鼎,从此火金,功用日异,

而月新矣.夫金之生,以土为母,及其成形,

效用于世,母模子肖,亦犹是焉.精粗巨细,

之间但见,钝者司舂,利者司垦,薄其身以,

媒合水火,而百姓繁,虚其腹以,振荡空灵,

而八音起.愿者肖仙,梵身而尘,凡有至象.

巧者夺上,清魄而海,宇遍流泉,屈指唱筹,

岂能悉数!要之人力,不至于此.善用水火,

铸器利民.凡铸鼎唐,虞以前不,可考而惟,

禹铸九鼎,则因九州,贡赋壤则,已成入贡,

方物岁例,已定疏浚,河道已通,禹贡业已,

成书而恐,后世人君,增赋重敛,后代侯国,

冒贡奇淫,后日治水,之人不由,其道是故,

铸之于鼎.不如书籍,之易去使,有所遵守,

不可移易,此九鼎之,所以为铸.年代久远,

末学寡闻,诸如蠙珠,暨鱼狐狸,织皮之类,

皆其刻画,于鼎上或,漫灭改形,亦未可知,

陋者遂以,为怪物故,春秋传有,使知神奸,

不逢魑魅,之说此鼎,入秦始亡.而春秋时,

郜国大鼎,莒二方鼎,皆其列国,自造即有,

刻画必失,禹贡初旨.但存名为,古物后世,

图籍繁多,百倍上古,不复铸鼎,特并志之.

【原文】
宋子曰:首山之采,肇自轩辕①,源流远矣哉。九牧贡金,用襄禹鼎②,从此火金功用日异而月新矣。夫金之生也,以土为母,及其成形而效用于世也,母模子肖③,亦犹是焉。精粗巨细之间,但见钝者司舂,利者司垦,薄其身以媒合水火④而百姓繁,虚其腹以振荡空灵⑤而八音起。愿者肖仙梵之身⑥,而尘凡有至象。巧者夺上清之魄,而海宇遍流泉⑦,即屈指唱筹,岂能悉数!要之,人力不至于此。

【注释】
①首山之采,肇自轩辕:轩辕:黄帝。《史记·孝武本纪》:“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②九牧贡金,用襄禹鼎:《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万物而为之备。”九牧:九州之方伯。用九州所贡之铜铸九鼎以像九州之物。
③母模子肖:按五行说,金生于土,故前云金“以土为母”,而浇铸金器则先以土为模范,故又云“母模子肖”。
④薄其身以媒合水火:以金锻为刃器,铸为炊具,可为人获取食物,烹制于水火之中。
⑤虚其腹以振荡空灵:以金铸为钟镩之属,可以发声传远。
⑥愿者肖仙梵之身:有信仰者可以金铸仙佛之像。
⑦夺上清之魄,而海宇遍流泉:上清:铜钱之代称。故事有钱精为上清童子之说。泉:即钱。

【译文】

宋先生说:相传上古黄帝时代已经开始在首山采铜铸鼎,可见冶铸的历史真是渊源已久了。自从全国各地(九州)都进贡金属铜给夏禹铸成象征天下大权的九个大鼎以来,冶铸技术也就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了。金属本是从泥土中产生出来的,当它被铸造成器物来供人使用时,它的形状又跟泥土造的母模一个样。这正是所谓“以土为母”,“母模子肖”。铸件之中有精有粗,有大有小,作用各不相同。君且看:钝拙的可以用来舂东西,锋利的可以用来耕地,薄壁的可以用来烧水煮食而使民间百姓人丁兴旺,空腔的可以用来振荡空气而使声波振荡,美妙的乐章得以悠然响起。善良虔诚的信徒们模拟仙界神佛之形态为人间造出了精致逼真的偶像,心灵手巧的工匠抓住天上月亮的隐约轮廓而造出了天下到处流通的钱币。诸如此类,任凭人们屈指头、唱筹码,又哪里能够说得完呢?简而言之,这些东西纯靠人力是办不到的。


【原文】
凡铸鼎,唐虞以前不可考。惟禹铸九鼎,则因九州贡赋壤则已成,入贡方物岁例已定,疏浚河道已通,《禹贡》业已成书。恐后世人君增赋重敛,后代侯国冒贡奇淫,后日治水之人不由其道,故铸之于鼎①。不如书籍之易去,使有所遵守,不可移易,此九鼎所为铸也。年代久远,末学寡闻,如蠙珠、暨鱼、狐狸、织皮之类,皆其刻画于鼎上者,或漫灭改形亦未可知,陋者遂以为怪物②。故《春秋传》有使知神奸、不逢魑魅之说也。此鼎入秦始亡③。而春秋时郜大鼎、莒二方鼎,皆其列国自造,即有刻画必失《禹贡》初旨。此但存名为古物,后世图籍繁多,百倍上古,亦不复铸鼎,特并志之。

【注释】
①“惟禹铸九鼎”一段:防止后世人君之横征暴敛,征索外国之奇技淫巧,以及治河之时不由故道。这种说法不论是否符合历史真实情况,但宋应星怀有忧国忧民之心,并以此对当时有所影射,是很明显的。
②“年代久远”一段:此言关于禹铸九鼎的另一种说法是荒谬错误的。由于年代久远,九鼎上刻画的九州方物已经漫灭变形,于是一些人就把稀奇的东西当做各地神怪,从而传出禹造九鼎以刻画神怪,致使人多识怪魅之形以回避的说法。
③此鼎入秦始亡:先秦典籍多言周有九鼎,为诸强觊觎,而终为秦所取,及秦亡,九鼎亦不知所之,但未言此九鼎即禹所铸之九鼎。以为禹铸者,乃见于后世之说。

【译文】

铸鼎的史实在尧舜以前就已无法考证了,至于传说夏禹铸造九鼎,那是因为当时九州根据各地现有条件和生产能力而缴纳赋税的条例已经颁布,各地每年进贡的物产和品种已经有了具体规定,河道也已经疏通,《禹贡》这部书已经写成了。但是由于恐怕后世的帝王增加赋税来敛取百姓财物,各地诸侯用一些由奇技淫巧做出来的东西冒充贡品,以及后来治水的人也不再按照原来的一套办法,于是,夏禹把这一切都铸刻在鼎上,令规也就不会像书籍那样容易丢失了,使后人有所遵守而不能任意更改,这就是当时夏禹铸造九鼎的原因。经过了许多年代,刻在鼎上的画像,如蚌珠、暨鱼、狐狸、毛织物以及兽皮之类,也可能因为锈蚀而变了样,学问不深和见识浅薄的人就以为这是怪物。因此,《左传》中才有禹铸鼎是为了使百姓懂得识别妖魔鬼怪而避免受到妖魔伤害的说法。这些鼎到了秦朝时就绝迹了,而春秋时期郜国的大鼎和莒国的两个方鼎,都是诸侯国铸造的,即使有一些刻画,也必定不合于《禹贡》的原意,只不过名为古旧之物罢了。后世的图书已经多了好几百倍,就不必再铸鼎了,这里特地提一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6-17 06:59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6-17 06:59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0504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