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3-7-18 17:55

《王祯农书》农桑通诀集3灌溉九1修堤防通沟洫水潦以时决塞潴蓄水堤止水遂均水列舍



达性畅情 发表在 国学问答|国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9-1.html

《王祯农书》农桑通诀集3灌溉篇九诗解1修堤防通沟洫水潦以时决塞潴蓄水堤止水遂均水列舍水浍泻水

题文诗:
禹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然后暨稷,

播奏艰食,烝民乃粒;此昔大禹,平水土因,

井田沟洫,以去水也.后井田法,大备于周,

周礼所谓:遂人匠人,之治夫间,百亩有遂,

十夫有沟,百夫有洫,千夫有浍,万夫有川,

遂注入沟,沟注入洫,洫注入浍,浍注入川,

故田亩水,有所归焉.此去水之,法也若夫,

古之井田,沟洫脉络,布于田野,旱则灌溉,

涝则泄去,故说者曰:沟洫之于,田野可决,

而决则无,水溢之害;可塞而塞,无旱干患.

又荀卿曰:修堤防通,沟洫水潦,安水之藏,

以时决塞.则沟洫也,岂特通水,而已矣哉?

考之周礼:稻人掌稼,下地是言,以水泽之,

地种谷也;以潴蓄水,以堤止水;以遂均水,

以列舍水,以浍泻水.此又下地,制与遂人,

匠人异也.后世灌溉,之利实始,于此至秦,

废井田而,开阡陌于,今数千年,遂人匠人,

所营之迹,无复可见;惟稻人法,低湿水多,

之地今犹,祖述用之.天下农田,灌溉之利,

大抵多古,人之遗迹.如关西有,郑国白公,

六辅之渠;关外有严,熊龙首渠;河内有史,

起十二渠,自淮泗及,汴渠通河,自河通渭,

则有漕渠,郎州亦有,古史渠也,南阳召信,

臣钳卢陂,卢江有孙,叔敖芍陂,颍川之有,

鸿隙陂广,陵有雷陂,浙左之有,马臻镜湖,

兴化有萧,何堰西蜀,乃有李冰,文翁穿江,

之迹皆能,灌溉民田,为百世利.兴废修壊,

存乎其人.夫言水利,者多矣然,不必他求,

别访但能,修复故迹,足为兴利,此歴代之,

水利事迹.古圣治水,兴修水利,筑坝修堤.

【原文】1


昔禹决九川,距四海,濬(浚)畎浍距川,然后播奏艰食,烝民乃粒;此禹平水土,因井田沟洫以去水也。后井田之法,大备于周。周礼所谓:遂人,匠人之治,夫间有遂,十夫有沟,百夫有洫,千夫有浍,万夫有川,遂注入沟,沟注入洫,洫注入浍,浍注入川,故田亩之水有所归焉。此去水之法也。若夫古之井田,沟洫脉络,布于田野,旱则灌溉,涝则泄去,故说者曰:沟洫之于田野,可决而决,则无水溢之害;可塞而塞,则无旱干之患.又荀卿曰:修隄防,通沟洫之水潦,安水藏,以时决塞.则沟洫岂特通水而已哉?

考之周礼:“稻人掌稼下地”,以水泽之地种谷也。“以潴蓄水。以(堤)防止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写水”此又下地之制,与遂人匠人异也。后世灌溉之利,实昉(始)于此。至秦,废井田而开阡陌,于今数千年,遂人匠人,所营之迹,无复可见;惟稻人之法,低湿水多之地,犹祖述而用之。

天下农田灌溉之利,大抵多古人之遗迹。如关西有郑国,白公,六辅之渠,关外有严熊龙首渠,河内有史起十二渠,自淮泗及汴通河,自河通渭则有漕渠,郎州有古史渠,南阳有召信臣钳卢陂,卢江有孙叔敖芍陂,颍川有鸿隙陂,广陵有雷陂,浙左有马臻镜湖,兴化有萧何堰,西蜀有李冰,文翁穿江之迹,皆能灌溉民田,为百世利。兴废修壊,存乎其人。夫言水利者多矣,然不必他求别访,但能修复故迹,足为兴利,此歴代之水利。

【原文及注】1

昔禹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然后播奏艰食,烝民乃粒。 此禹平水土,因井田沟洫以去水也。后井田之法,大备于周。《周礼》 所谓“遂人”、“匠人”之治,夫间有遂,十夫有沟,百夫有油,千夫有浍,万夫有川;遂注入沟,沟注入洫,洫注入法,浍注入川。故田亩之水有所归焉。此去水之法也。若夫古之井田,沟洫脉络,布于田野,旱则灌溉,涝则泄去。故说者日:沟洫之于田野,可决而决,则无水溢之害;可塞而塞,则无旱干之患。又荀卿日:“修堤防,通沟洫之水潦,安水藏,以时决塞。”则沟洫岂特通水而已哉?


《考之周礼》:“稻入掌稼下地”,以水泽之地种谷也。“以潴蓄水,以防止水,......以遂均水,以列舍之,以浍泻水。”此又下地之制,与“遂人”、“匠人”异也。后世灌溉之利,实息于此。至秦,废井田而开阡陌,于今数千年,遂人、匠人所营之迹,无复可见;惟“稻人”之法,低湿水多之地,犹祖述而用之。

天下农田灌溉之利,大抵多古人之遗迹。如关西有郑国、白公、六辅之渠,关外有严熊龙首渠,河内有史起十二渠,自淮泗及汴通河,自河通渭,则有漕渠,郎州有右史渠,南阳有召信臣钳卢陂,庐江有孙叔敖芍陂,颍川有鸿隙陂,广陵有雷陂,浙左有马臻镜湖,兴化有萧何堰,西蜀有.李冰、文翁穿江之迹:皆能灌溉民田,为百世利。兴废修坏,存乎其人。夫言水利者多矣,然不必他求别访,但能修复故迹,足为兴利。此历代之水利。

【译文】1

古时夏禹决泄九州河流,通到四海,疏浚大小沟渠,通到河川,然后播种百谷,使人民得到了可贵的粮食。这是大禹治水土之后,开通井田沟洫泄水[才能耕种的事迹]。后世井田的法制,到周代大为完备。《周礼》所记“遂人”、“匠人”的整治田野,一夫百亩之间有遂,十夫之间有沟,百夫之间有洫,千夫之间有浍,万夫之间有川遂水注入沟,沟水注入洫,洫水注入浍,浍水注入川。所以田亩的潦水有所归泄。这是泄水的方法。至于古代的井田,沟洫像脉络一样,分布于田野,旱时就可以灌溉,澇时就可以泄水。所以解说者说:沟洫对于田野,该泄水的就泄水,便没有水涝的灾害,该蓄水的就蓄水,便没有于旱的祸患。荀卿也说:“修筑堤防,开通沟洫,排泄水潦,关蓄灌溉水,按时蓄泄。”①据此,沟洫岂是仅.仅通泄潦水而已呢?

考查《周礼》说:“稻人掌管低田种庄稼的事”,“是说用下泽水四种水稻"。“利用陂塘蓄水,筑起堤防拦住水,.....由小遂均平地配水到田,用田埂关住田丘的水,[余水和涝水最后]通过大浍排泄出去。”这又是下田的制度,跟“遂人”、“匠人” 是不同的。后世灌溉的利益,实在是从这时开始的。

到秦朝时,废除井田,开辟阡陌,到现在已经[-千多年],“遂人”、“匠人”所经营的遗迹,已是见不到了:只有“稻人”的办法,低湿水多地方还在仿照着沿用。

全国农田灌溉的利益,大致多是古人的遗迹。例如关西有郑国渠、白公渠、六辅渠,关外有严熊龙首渠,河内有史起十二渠,自淮泗入汴渠通黄河,自黄河通渭河,都有漕渠,(朗州)有古史渠,南阳有召信臣钳卢陂,卢江有孙叔敖芍陂,颍川有鸿隙陂,广陵有雷胶中,浙左有鉴镜湖,[兴元]有萧何堰,西蜀有李冰、文翁穿江的功绩。这些都能灌溉农田,利及百世。修复废坏工程,全在于有心兴建水利的人。讲求水利的人多得很,不过不必别处访求,只要能够惨复故迹,也足以兴建水利。这是历代[官办]的水利事述。

【注释】

1,昔禹决九川,距四海,濬(浚)畎浍距川,然后播奏艰食,烝民乃粒;出自《尚书.虞书·益稷》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皋陶曰:“俞!师汝昌言。”
  舜帝说:“来吧,禹!你也发表你的意见吧。”禹拜谢说:“啊!君王,我该说什么呢?我只想每天认真的做事。”皋陶说:“啊!究竟怎么样呢?”禹说:“大水弥漫接天,浩浩荡荡地包围了山顶,漫没了丘陵,老百姓沉没陷落在洪水里。我乘坐四种运载工具,沿着山路砍削树木作为路标,同伯益一起把新杀的鸟兽肉送给百姓们。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它们流到四海,挖深疏通了田间的大水沟,使它们流进大河。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把百谷、鸟兽肉送给老百姓,让他们互通有无,调
剂馀缺。于是,百姓们就安定下来了,各个诸侯国开始得到了治理。”皋陶说:“好啊!你的这番话真好啊。”

决:疏通。

九川:九州之川。按照《尚书·禹贡》的说法,是指弱水、黑水、河、漾、江、沇、淮、渭、洛。

距:至,到达。

浚:深挖疏通。

畎浍:田间的水沟。

2昉::曙光初现。引申为开始。3堨:堰。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7-21 05:41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7-21 05:41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8120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