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3837个阅读者,0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3-8-3 09:42

曹刿论战 第二课时



hykzxx 发表在 菁菁校园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114-1.html

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前面是战前的准备,有了这样的准备,战况如何呢?我们继续来学习下面的部分。

1.分别概括第2、3自然段的内容。
第2自然段:写战中,在曹刿的指挥下,鲁军击溃齐军的经过。第3自然段:写战后,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2.曹刿选择了哪一有利时机进军的?又是选择哪一时机追击的?
进军——彼竭我盈。追击——辙乱旗靡。
3.指挥作战的过程,展现了曹刿的哪些优秀品质?
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把握战机。
4.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
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段为一部分。第一部分写曹刿拜见鲁庄公。第二部分写曹刿指挥战斗的经过。第三部分写曹刿阐明取胜的原因。
5.从本文来看,你认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能看到曹刿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他具有卓越的军事见识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基础。他认为“民从”,即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具备了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战。
(2)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出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起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己,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题目为“曹刿论战”,这是一篇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这是一篇记叙文,但全文以“论”为中心。第1自然段记叙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自然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自然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
7.分析鲁庄公的形象,通过师生共同的分析讨论,最后归纳。
鲁庄公形象:虽然目光短浅,但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忠于职守。
8.分析文章的详略安排。
文章详写曹刿对于战争的论断,略写长勺之战的经过,紧紧围绕“论战”展开,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9.本文主要塑造了曹刿作为爱国的军事指挥家的形象,作者是通过哪两方面来体现的?
(1)选材上:作者写曹刿在战前启发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准确地把握战机和详察敌情以及在战后论述战胜原因(详写)。其余与表现曹刿“远谋”无关的事如战争规模、战斗的图景等一概不提,而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事件如请见、从战、克敌等,也只是一笔带过,对突出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2)衬托方法的运用,用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形象。总之,曹刿是一个有胆有识、有远谋、爱国的军事指挥家。
10.疏通课文,理解词义,找出、想出相应的成语。
齐人三鼓——一鼓作气
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彼竭我盈——持盈守成
小信未孚——不孚众望
惧有伏焉——危机四伏
故克之——克敌制胜 攻无不克
三而竭——殚精竭虑 精疲力竭
观其辙——南辕北辙 重蹈覆辙
故逐之——逐鹿中原 追亡逐北
难测也——高深莫测 心怀叵测
未能远谋——足智多谋 深谋远虑

第1自然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可分两层:
前一层(十年春……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后一层(问:“何以战?”……战则请从。)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2自然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全段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
第3自然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可分两层:
第一层(既克……故克之。):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的观点,回答了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
第二层(夫大国……故逐之。):以“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

本文通过记叙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和曹刿对战争的议论,表现了曹刿忠君爱国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同时,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1.史料剪裁得当。
作为一篇记史的作品,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史料剪裁得当。作者把曹刿在战前启发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准确地掌握战机和详察敌情以及在战后论述战争原理,都写得比较详细。其他与表现曹刿的“远谋”无关的事,如战争的规模、战斗的图景等一概不提;而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事件如请见、从战、克敌等,也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剪裁,对再现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
2.详略安排得当。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自然段中与庄公论“何以战”的三次对话,把他的“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很好地表现出来了;第3自然段论取胜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了。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3.对比手法的运用。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曹刿的远见卓识和军事才能。文章第一部分就提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用以庄公为代表的肉食者的浅陋,对比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接着在庄公与曹刿三问三答中,又对比出庄公未及曹刿善谋。在战争中,庄公表现得轻率鲁莽,缺乏军事头脑和指挥才能,而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既能把握住战略防御原则,又善于观察,善于捕捉战机,既谨慎又果断,既冷静又大胆。战后,写“公问其故”,更显示出庄公的无谋,他糊里糊涂地打了一个胜仗,而曹刿的分析透辟中肯,有谋与无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曹刿的形象,突出了“论战”主题。

       曹刿论战       
      《左传》
战前准备求信于臣 民弗从也求信于神 神弗福也 不可以战取信于民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争经过 齐人三鼓,鲁军一鼓,齐师败绩
战场指挥 下视其辙,登轼望之,遂逐齐师
战后总结 彼竭我盈,故克之 辙乱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段落,简明完整地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赞扬了曹刿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精神及其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所以我想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历史上的经典战例,从而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同时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初步了解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5401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