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11122个阅读者,5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3-9-23 12:13

诗意岳阳楼(上)



司马从戎 发表在 游记·影像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39-1.html

诗意岳阳楼(上)


司马从戎



岳阳楼与洞庭湖彼此倚重,相得益彰。

洞庭一湖,汇集了湖南境内最大的湘、资、沅、澧四江之水。湖之东,还有一条不长的汨罗江与其相连。诸水在岳阳城西浩荡汇合,一起北上奔入长江。

从位置上来看,岳阳城既是古之战略重地,又是观景胜地。岳阳楼就位于岳阳城的巴陵山(又名巴丘山)上,西临洞庭,遥对湖中君山。站在岳阳楼上,所谓八百里洞庭,湖光山色,尽在一望无际之中。

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172-217) 曾率兵万人驻扎于岳阳,岳阳楼的前身便是鲁肃的“阅军楼”,建于公元215年。既是阅军楼,想必其建筑还是比较粗糙的,此后结构是否完好,大概取决于天下时势,抑或是否意外损毁。

阅军楼在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并渐渐由军事用楼变成了观景楼。元嘉三年(公元426年),文学家颜延之(384-456)与张劭相会于巴陵城楼,给后人留下一首《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

“江汉分楚望,衡巫奠南服。
三湘沦洞庭,七泽蔼荆牧。
经途延旧轨,登闉访川陆。
水国周地险,河山信重复。
却倚云梦林,前瞻京台囿。
清氛霁岳阳,曾晖薄澜澳。
凄矣自远风,伤哉千里目。
万古陈往还,百代劳起伏。
存没竟何人?炯介在明淑。
请从上世人,归来艺桑竹。”

诗题中“始安郡”即今之广西桂林,颜延之曾任此地太守;“都”指首都建康城,今江苏南京;“张湘州”系湘州刺史张劭。

前四句写景,描述洞庭水系的壮观及巴陵城楼的地理位置。凭栏远望,长江、汉水在故楚之地汇合流淌;衡山、巫山屹立于南方;湖湘之水涌入洞庭;云梦七泽滋润着荆州的广袤郊原。

此后八句叙述游览的情形,以及城楼的具体环境。途经故地,与张劭一起登上曲城一览湖川大地,欣欣然也。城楼地处泽国,地势高峻,周围山重水复。远处有云梦之中的林木可以倚靠,近处则有高台园囿可资瞻视。适逢雨过天睛,清风爽气弥漫整个岳阳一城。而层层的太阳光辉,照得湖湾波光闪耀。

最后八句抒情。可是,这风自远处吹来,似有凄凉之意。目极千里,却催人伤悲。自古以来,人类就在往还着挣扎、奋斗和起伏。存没者无数,何人可以效法?“炯介”之节、“明淑”之性,可正是诗人我平生看重的品性啊。不如像上世之人一样,归隐田园,养植桑竹,过上那种质朴自然的美好生活。

此诗系著名诗人最早吟咏岳阳楼的诗篇。自此以后,岳阳楼充满诗意。

公元716年,唐中书令张说(667-730)谪守岳州时,在巴陵城楼旧址修造新的楼阁,取名为岳阳楼,岳阳楼算是正式得名。如果我们尊称张说为岳阳楼之父,也说得过去。但也有学者考证认为张说修建岳阳楼一说并不确切,他只是丰富了岳阳楼的内容。

张说谪守岳州后,诗风有些凄惋,曾赋诗《岳州看黄叶》:

“白首看黄叶,徂颜复几何。
空惭棠树下,不见政成歌。”

唉,看黄叶,想字里行间会有多少暮气!

但这洞庭一湖景色,岳阳一楼气势,想必也曾给过张说些许慰籍。在《和尹从事懋泛洞庭》一诗中,张说如此写道:

“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
 忽惊水上光华满,疑是乘舟到日边。”

在《送梁六自洞庭山作》一诗中,张说又这样写道: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在《岳州观竞渡》中,张说甚至显得有些热情和朝气了:

“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
低装山色变,急棹水华浮。
 土尚三闾俗,江传二女游。
齐歌迎孟姥,独舞送阳侯。
 鼓发南湖汊,标争西驿楼。
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遒。”

这首诗描述岳州端阳竞渡的盛况。竞赛中赛艇行得很快,还有歌、舞,竞赛距离为从“南湖汊”到“西驿楼”。孟姥,传说中的船神名。阳侯,传说中的波涛之神。张说作为地方长官,有可能主持了这一活动。

诗中并指出,竞渡系“三闾俗”,即为了纪念诗人屈原。“三闾大夫”即屈原的官职。“二女游”是指周昭王时东瓯献二女,这两位“辩口丽辞,巧善歌笑”,后二女和王同乘舟,夹拥王身,同溺于水的故事。

张说主导建造的岳阳楼,构筑了一个文化平台。自此以后,岳阳楼就频频成为文人墨客们的倾情之地,失意官员的寄托之乡。

“诗仙”李白(701-762)曾经数度光临岳阳楼,或登楼吟诗,与友同赋;或泛舟湖上,寄寓情怀。李白曾与夏十二(李白的朋友,家族中排行十二,即祖父的笫十二个孙子)同登岳阳楼。他以浪漫主义笔调,写下诗篇《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首联描写辽阔的景色,下笔大气。颔联采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山指君山。颈联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两人在岳阳楼上的流连之乐,---住宿在楼上,在云天之间吟诗饮酒。尾联则描写诗人酒后的情趣,洒逸豪迈。

在《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一诗中,李白流露出诚挚的情谊,与汪伦相送堪有一比:

“昔别若梦中,天涯忽相逢。
洞庭破秋月,纵酒开愁容。
赠剑刻玉字,延平两蛟龙。
送君不尽意,书及雁回峰。”

在《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中,诗人以酒催诗,尽显仙风道骨:

“日晚湘水绿,孤舟无端倪。
明湖涨秋月,独泛巴陵西。
遇憩裴逸人,岩居陵丹梯。
抱琴出深竹,为我弹鹍鸡。
 曲尽酒亦倾,北窗醉如泥。
 人生且行乐,何必组与珪?”

看,“诗仙”本色,还真是潇洒。

“诗仙”陪族叔李晔游洞庭后,作《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其一: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

其二:
“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
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

其三: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李白与族叔李晔在岳阳相逢,时值李白仕途遇挫,李晔则由刑部侍郎贬官岭南,两人心中都充满了感慨。且自家人,又无须掩饰。竹林有意,诗酒相随。扁舟含情,何忍回归。醉后的李白,把湖中君山也看成了人生旅途上的障碍,意欲铲之而后快。当然,可也不能完全由着诗人的性子哦,要是去掉了君山,这湘水倒是会流得更加顺畅,可是这“山水”就少了一个字了。

李白秋登巴陵山,作《秋登巴陵望洞庭》: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秋天,本就是个伤感的季节,再登高远望,再觉得怀才不遇,这诗可就有了。

李白与王昌龄、贾至、李晔等在岳阳楼萍水相会,频频吟诗相赋,使得岳阳楼蓬荜生辉。

孟浩然(689-740),湖北襄阳人。孟公以隐士终生。但在他的人生规划中,也曾有过“进步”的设想,这促使他写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孟浩然以此诗献给张九龄,希望他惜才录用自己。不过,全诗措辞还是得体的,显得颇有分寸。诗文如下: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八月是洞庭湖涨水的季节,此时湖水充盈,与湖岸几乎持平。水气(汽)弥满充塞虚空,湖天相连浑然一体。八月份又是气温很高的月份,湖水蒸腾,气(汽)雾笼罩了整个洞庭湖区。而澎湃波涛,则震撼湖边岳阳一城。

诗人我此时还是个在野之人,无人提携,就好像面对浩瀚的湖水,欲渡无舟一样。在这个“圣明”的时代,自己还在闲居,实在有些于心不甘,也感到有些“可耻”。张丞相您是当朝的执政者(垂钓者),我却无缘追随在您的左右,对您徒然只有敬羡之情。

全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述情。其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尤为后辈诗人们和文学大家们所赞赏。孟公的这首诗还影响了后来者滕宗谅。

此外,有学者考证认为诗中的“张丞相”为张说,恐系误论。

孟浩然还有一首吟咏洞庭的诗篇,即《洞庭湖寄阎九》: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
莫辨荆吴地,唯余水共天。
渺弥江树没,合沓海湖连。
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秋天的洞庭,湖面辽阔,我欲乘船而归,可是水天一色,归程难觅。融化于波涛湖海,一片苍茫之中,我是何其无助!期待您来当我的舟楫,一起渡过这个巨大的湖川。最后两句明显含有希望阎九援引自己的意思,并期望与他一起共展抱负。

王昌龄(约690 – 约756)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七绝圣手”。在其边塞诗中,《出塞》、《从军行》、《塞下曲》等,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巨星相会,诗坛盛事。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王昌龄贬岭南,途经岳阳,与“诗仙”李白相逢。王公为李赋诗:《巴陵送李十二》。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用词如行云流水,意识流。诚圣手矣!

又作《岳阳别李十六越宾》:

“相逢楚水寒,舟在洞庭驿。
具陈江波事,不异沦弃迹。
杉上秋雨声,悲切蒹葭夕。
弹琴收余响,来送千里客。
平明孤帆心,岁晚济代策。
时在身未充,潇湘不盈画。
湖山洲渚联,澹澹烟景碧。
鱼鳖自有性,龟龙无能易。
谴黜同所安,风土任所适。
闭门观玄化,携手遗损益。”

五言虽非王昌龄最强项,文采逊于七言。但上面这首自属上乘。王公另作《巴陵别刘处士》,还是那样的清新风格,用词流畅,不隐晦:

“刘生隐岳阳,心远洞庭水。
偃帆入山郭,一宿楚云里。
竹映秋馆深,月寒江风起。
烟波桂阳接,日夕数千里。
袅袅清夜猿,孤舟坐如此。
湘中有来雁,雨雪候音旨。”

“诗圣”杜甫(712-770)一生坎坷。大历三年 (公元768年) 冬及以后,杜甫携一家老小于一船,期望投亲靠友,走走停停,飘泊于湖湘一带。杜公作出这一决定,显然实在是情非得已。此时之诗人,身患肺病、风湿等疾,全家的日常生活都难以为继。杜甫以年迈之身,凄苦之情,来到岳阳城,作《泊岳阳城下》: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杜甫直到贫病交加的晚年,始才结缘于许多文人墨客钟情的岳阳楼,想必感慨良多。在这里,杜公写下了著名诗篇《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前述景,后抒情。首联含欣慰之意,毕竟登上了遐迩闻名的岳阳楼,看到了久负盛名的洞庭湖。颔联描写洞庭的浩渺,汪洋洞庭将吴楚相隔,而日月星辰沉浮于无边的波涛之上。颈联着墨于自己的凄苦境遇:亲朋没有音信,老病之躯苟于一叶扁舟。尾联结于自己的痛苦:北边的关山仍然战事不停,诗人却只能倚窗远望泪水淋淋。大历三年,吐蕃十二万大军侵袭宁夏和陕西,边疆烽火未息。

不过,在岳阳城,杜甫有幸受到了裴隐的热情款待,两人还一同登楼,欣赏湖光山色,“诗圣”又作《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
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
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大历五年,杜甫携一家老小又乘船由潭州(今长沙)沿湘江北上入洞庭湖,但转入汨罗江后,贫病交加,死于船上,当地官民将其安葬于汨罗江畔。

贾至(718-772)诗、文俱佳,风采闻名于朝野。贾至与其父贾曾都曾为朝廷掌执文笔,显然曾受皇家厚爱。后贾至贬为岳州司马,与李白相遇,情之所致,有诗为赋:《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

“今日相逢落叶前,洞庭秋水远连天。
共说金华旧游处,回看北斗欲潸然。”

在这多事之秋,落叶之前相逢,何其快慰。忆往昔旧游,唏嘘连连。念朝中不堪乱象,更使人忧意难平。

贾至贬职岳州后,诗风自然也有些变化,若有引由,难免流露落寞之意。在岳阳楼上,贾至曾宴请王员外,作《岳阳楼宴王员外贬长沙》:

“极浦三春草,高楼万里心。
楚山晴霭碧,湘水暮流深。
忽与朝中旧,同为泽畔吟。
停杯试北望,还欲泪沾襟。”

此外,贾至初至岳州时,曾作《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

其一: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其二: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其三:
“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是有一些惆怅之意啊。显然,贾至系一流诗人。

钱起(722-780),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士,时人昵称“钱郎”。公元751年,钱起参加进士考试,作《省试湘灵鼓瑟》诗,传诵一时。

诗题“湘灵鼓瑟”取自《楚辞》中屈原的《远游》,意指一个哀怨的传说:舜帝死于苍梧之野,葬于九疑山;其妃子因为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化作湘水女神,称为湘灵,又称湘君;她时常在江边鼓瑟,以此表达自己的哀思。

要在短时间内现场作诗,即席发挥,难度很大。但钱起的天赋非常出色,终于成就了自己的诗名。

《省试湘灵鼓瑟》诗曰: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湘灵鼓瑟,吸引了河神冯夷。冯夷伴乐而舞,但实际却不解湘灵的哀怨。倒是那些人间楚客,深知湘灵的心情,禁不住悲从中来。

瑟调悲苦,使金石也为之凄楚。瑟声清亮,传到了高远的天际之中。瑟音传到苍梧,草木为之怨慕,山野的白芷也吐露出了芬芳。

流水将湘灵的哀怨传遍了三湘四水,悲怅的风儿漫过了浩瀚的洞庭。然而,曲终音尽,却人迹不见,只有江边峥嵘隐现的几座青峰。”《旧唐书》称该诗最后十字得自“鬼谣”,意其实系神来之笔。

钱起的这首诗也影响了后来者滕宗谅。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安徽宣城人士,迁居洛阳,擅五言。刘公关于岳阳的诗有两首。

其一:
《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万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长。
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
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
孤舟有归客,早晚达潇湘。”

巴陵也称巴丘,戍指戍馆。此作成于安史之乱后诗人遭贬之时。最后两句意境很好,寓意很深,可有多种解读。愚意以为,刘公想表达的应还是一种积极的心境。

其二:
《岳阳楼》

“行尽清溪日已蹉,云容山影两嵯峨。
楼前归客怨秋梦,湖上美人疑夜歌。
独坐高高风势急,平湖渺渺月明多。
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片帆愁白波。”

诗中对景情的描写非常生动、贴切。

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三月,元稹(779-831)作为侍宴陪游来到岳阳楼,写下一首七绝《岳阳楼》: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诗中第二句含“柳毅传书”的寓意。书生柳毅在赶考途中,遇到洞庭湖的龙宫三公主,历尽曲折,两位有情人终成眷属。诗中说道,岳阳楼的倒影落在湖中龙君居住的龙宫赤玉幢上,这是一种虚无的浪漫主义写法。诗人以配角的身份,满怀惆怅地凝望着残春时季的万般戚意,那倒映在水面的窗棂影子中的湖水,缓缓地流入了长江。“怅”者,既因景致,恐亦系人生失意所致。

元和十四年春,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772-846)自江州赴忠州就任刺史,路过岳阳。白公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时,曾写下过名篇《琵琶行》,一时广为传诵。在岳阳城,白公写下了《题岳阳楼》: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岳阳城下大水漫漫,使岳阳楼看起来似乎成了一座危楼。“独”者,既言独自登楼,应又寓人生孤独之意。凭栏远眺,春天的湖岸绿色葱茏,连着云梦泽,夕阳映红了波涛。而自己离长安又近了一些,也有几分欣慰。

然而,攀树而立的猿猴啼叫何其凄苦,大雁也飞渡困难,不得不频频落水休息。此地壮阔而优美的风景可以画成图障,悬挂在奢豪的厅堂里,供贵人们欣赏。言外之意应是:权贵们哪知贫民百姓生活的艰辛。

刘禹锡(772-842)有“诗豪”之称,其《陋室铭》广为读书人欣赏。但已有学者考证《陋室铭》不是刘禹锡所作。

刘公曾作《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镜未磨:一说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湖中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铜镜表面没有打磨使映照物看不清楚一样。从诗意来揣度,笔者倾向于赞成第一种说法。白银盘应指湖面,青螺指君山。

李商隐(813-858) 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李商隐写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样的诗句,无疑是人中才子。

唐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冬天,李商隐路过岳阳,写下了两首七绝《岳阳楼》。

其一:
“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
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

若要一散平生之愁,就请到洞庭湖边的岳阳楼来吧。岳阳楼可是豁达之地,化解之乡。但诗人不远万里乘兴而来,却徒然明白湖中蛟龙可以倾覆船舟。以物及已,人生翻船,有时恐怕也系无奈之事。在那个年代,皇帝就是蛟龙。

其二:
“汉水方城带百蛮,四邻谁道乱周班。
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

汉水、方城(一说楚国长城,一说楚国地名)代指楚地。楚国由小变大,不断兼并周边弱邦,这一过程是“百蛮降服”的过程。周边哪个国家指责楚国不尊重周王室,不服从周天子的呢?

“高唐”之台,建于云梦泽。传说楚襄王游宿高唐,梦见神女,朝夕恋之,从此无心再入“武关”(陕西丹凤东南,由楚至秦必经关隘。)与秦开战,忘记了其父怀王被劫客死于秦的耻辱。“如何”二字,表明了李商隐对楚襄王不思进取的不予认同。李公出生楚地,为楚辩护、祈望,合乎情理。

崔珏(生卒年不详),系李商隐挚友,曾作《哭李商隐》两首。崔珏也曾为岳阳楼写过一首七律《岳阳楼晚望》:

“乾坤千里水云间,钓艇如萍去复还。
楼上北风斜卷席,湖中西日倒衔山。
怀沙有恨骚人往,鼓瑟无声帝子闲。
何事黄昏尚凝睇,数行烟树接荆蛮。”

全诗非常工整,而且想象丰富,描写生动。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24 05:12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24 05:13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24 05:13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11 16:32
玉楼春 . 洞庭君山

司马从戎


青枝柔软君山固。
碧水盈盈过柳树。
千帆远去似流云,赢得平湖秋色誉。

离人常念家乡雨。
大旱时辰凌空舞。
白头之际忆当年,四季关怀谁问汝?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4-20 22:38
谢谢分享!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9841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