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3-9-25 17:41

《袁子正书》卷11治乱诗解2明君以道为尊以法为强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言出于公



达性畅情 发表在 国学问答|国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9-1.html

《袁子正书》卷11治乱诗解2明君以道为尊以法为强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言出于公实行必法

题文诗:

上所以能,制其下者,以有利权.贫者能富,

之之谓利,有罪者能,罚之谓权.今为国不,

明威禁使,刑赏利禄,一出于己,则国贫而,

家富离上,而趋下矣.夫处至贵,之上虽有,

一国之富,不可以不,明其威刑,纳公实言,

此国之所,以治乱也.至贵者人,夺之至富,

者人取之,故明君不,敢恃其尊,以道为尊;

不敢恃强,以法为强.能亲道不,亲人是故,

天下皆亲;能爱义不,爱近是故,万里为近.

天下同道,万里一心,是故以人,治人以国,

治国以天,下治天下,圣王之道.凡有国者,

患在壅塞,故不可以,不公患在,虚巧故不,

可以不实;患在诈伪,故不可以,不信三者,

明则国安,三者不明,则国危苟,功所在虽,

疏远必赏,罪所在虽,亲近必罚.辨智无所,

横其辞也,左右无所,开其说也,君卿大夫,

其敬惧如,布衣之虑,故民蹈法,无微幸心.

君制臣从,令行禁止,壅塞路闭,而人主安,

如泰山矣.夫礼者所,以正君子;法者所以,

治小人也.治在君子,功在小人.故为国而,

不以礼则,君子不让;制民而不,以法其则,

小人不惧.君子不让,则治不立;小人不惧,

则功不成.是以圣人,之法使贵,贱不同礼,

贤愚异法,毁法者诛,有罪者罚.爵位以其,

才行不计,本末刑赏,以其功过,不计轻重.

言必出于,公实行必,落于法理.故民乐义,

不敢为非.太上使民,知道其次,使民知心,

其下使民,不得为非.使民知道,者德也使,

民知心者,义也使民,不得为非,者威禁也.

威禁之谓,有赏必行,刑必断也.此三道者,

治天下具.欲王而王,欲霸而霸,欲强而强,

皆在人主,之所志也.公正无私,黜陟幽明.

【原文】2
凡上之所以能制其下者,以有利权也。贫者能富之之谓利,有罪者能罚之之谓权。今为国不明其威禁[237] ,使刑赏利禄,一出于己,则国贫而家富,离上而趣下矣。夫处至贵之上,有一-国之富,不可以不明其威刑[238] 而纳公实之言,此国之所以治乱也。至贵者人夺之,至富者人取之,是以明君不敢恃其尊,以道[239] 为尊;不敢恃其强,以法为强。亲道不亲人,故天下皆亲也;爱义不爱近[240] 。故万里为近也。天下同道,万里-一心,是故以人治人,以国治国,以天下治天下,圣王之道也。

【注释】

[237]威禁:法令,禁令。
[238]威刑:刑罚。
[239] 道:道义。
[240]近:亲近之人。
【译文】

凡是在上位者能制约下面的人,是因为有利益和权力啊。能使贫穷的人富起来叫做“利”,能使有罪之人得到惩罚叫做"权”。如果治理国家不彰明禁令,使赏罚利禄都由自己决定,国家就会贫穷,私人就会富有,百姓就会舍弃君主、依附私人。处在君主至尊的位置上,拥有一国的财富,不能不严明刑罚,采纳公正的言论。这是国家之所以有治有乱的原因啊。至尊的地位,人们都想争夺;至多的财富,人们都想取得。所以明君不敢倚仗自己的尊贵,而是以道为尊;不敢凭借自己的强大,而是以公正的法律为强。亲近道义,不亲近私人,所以天下人都爱戴他;喜爱仁义,不宠爱亲近的人,所以即使百姓在万里之遥都像在他身边一一样。天下同道,万里一心,所以能够用人来治理人,以国家来治理国家,以天下来治理天下,这是圣王的治国之道啊。
【原文】
凡有国者,患在壅塞[241] ,故不可以不公;患在虚巧[242] ,故不可以不实;患在诈伪[243] ,故不可以不信。三者明则国安,三者不明则国危。苟[244] 功之所在,虽疏远[245] 必赏,苟罪之所在,虽亲近必罚。辨智[246] 无所横其辞,左右[247]无所开其说,君子卿大夫其敬惧如布衣之虑,故百姓蹈法[248] 而无微幸之心。君制而臣从,令行而禁止,壅塞之路闭,而人主安太山[249] 矣。

【注释】

[241]壅塞:阻塞。

[242]虚巧:弄机使巧。
[243]诈伪:欺诈。
[244]苟:如果。
[245]疏远:不亲近的人和边远地方的人。
[246]辨智:明辨事理,有才智。
[247]左右:左右大臣侍者。
[248]蹈法:践行法律。
[249]安太山:安若泰山。太山,今名泰山。
【译文】

凡是治理国家的人,担心人才上升、下情上达之路阻塞,所以不能不公正;担心弄虚作假,所以不能不诚实;担心虚伪欺诈,就不能不守信。这三者如果得以彰明,国家就安定了。这三者如果昏暗不明,国家就危险了。如果是有功劳,即使对于疏远的人,必定要赏赐;如果是犯了罪,就是对于亲近的人,也必定要惩罚。即使巧舌如簧的人,也不能找到托辞说情;即使左右亲近的人,也不能为其开脱罪责。君主和公卿大夫像老百姓一样敬畏法律,这样百姓就会遵守法律而不心存侥幸了。君主制定法律而臣下听从,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阻塞人才上升、下情上达的障碍打开,君主就会安如泰山了。
【原文】
夫礼者,所以正君子也;法者,所以治小人也。治在于君子,功在于小人。故为国而不以礼,则君子不让;制民而不以法。则小人不惧。君子不让,则治不立;小人不惧,则功不成。是以圣人之法,使贵贱不同礼,贤愚不同法,毁法者诛,有罪者罚。爵位以其才行,不计本末;刑赏以其功过,不计轻重。言必出于公实,行必落于法理。是以百姓乐义,不敢为非也。太上[250] ,使民知道[251] ;其次,使民知心;其下,使民不得为非。使民知道者,德也;使民知心者,义也;使民不得为非者,威禁也。威禁者,赏必行,刑必断之谓也。此三道者,治天下之具也。欲王而王,欲霸而霸,欲强而强,在人主所志也。

【注释】

[250] 太上:最上,最高。


【译文】

礼义是用来匡正君子的,法律是用来治理百姓的。治理好坏在于君子,成效如何在于百姓。所以治理国家不依靠礼法,君子就不会谦让;治理百姓不依靠法律,百姓就没有敬畏。君子不谦让,治理就不会有效;百姓不敬畏,治国就无法成功。所以圣人治理天下的方法,是使尊贵的人和卑贱的人遵行不同的礼制,使贤良的人和愚笨的人适用不同的法律;犯法的必定责罚,有罪的必定惩罚。爵位按品行才能评定,不计出身贵贱;刑赏以功过制定,不论职位轻重。说话必定合乎公平信实,行为必定合乎礼法事理。所以百姓就乐于遵行道义,不敢违犯法律。最上之策,是使百姓懂得道义,其次是让百姓懂得仁心,最下的是让百姓不做坏事。使百姓懂得道义,靠的是尊崇道德;使百姓懂得仁心,靠的是提倡仁义;使百姓不做坏事,靠的是威严禁令。所谓威严禁令,就是有功必赏、有罪必罚。这三种道理,是治理天下的手段。(奉持这三者) 想称王就能称王,想称霸就能称霸,想强盛就能强盛,这就要看君主的志向了。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27 07:37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9-27 07:38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3998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