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长篇小说 命中注定[原创]
|
发表时间:2023-10-17 20:39
长篇小说 命中注定[原创]拾豆叁叶阳光照 发表在 株洲论坛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245-1.html
长篇小说
命中注定 作者\彭太光 作者简介:彭太光,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萍乡市作家协会理事、秘书长。已出版散文集《走过春天》、《感叹时间》;长篇小说《走过秋天》、《高山上的花瓣》、《欲火(上)》、《祼局》、《命中注定》。 命,只要是动物,就会有自己的生命。低级动物如此,高级动物更是如此。人的出生到死,按平均一百年计算,也只有三万六千五百天。除掉不懂事的童年,除掉步履蹒跚的老年,真正能够发挥光和热的岁月不多。有的人的一生,碰碰撞撞,坑坑洼洼;有的人则顺顺畅畅,平平安安。有的人生来家境富裕,可他的人生则会很苦。有的人生来家境贫寒,可他的人生即很甜。有的人活到九十以上,圆满地走完人生的历程,度过美好的一生。有的人六十不到,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命中注定》,完全展示了人的不同的命运和不同的结局。揭示了,人活着,究竟该怎么活的命题。 题记 2022年正月初一的上午,原来市邮电局的几位中层干部,在莫世言的建议下,相约一起去看看董正才。他们是:原市邮电局政务科长李财旺,原市邮电局办公室主任黎书剑,原市邮电局农话科科长黄建群,原市邮电局邮政科科长乔华友。他们都是八十挨边的人了,退休在家也都十几年了。莫世言将他们约在一起去董正才家,最最主要的原因,是想将仍健在活着的他们约在一起叙叙旧,看看已经满了八十岁的原邮电局人事科科长董正才。当然了,莫世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已经接近尾声。莫世言也已经打印准备好了几份,想要这几个原自己的领导对小说里面的人物故事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完善这部小说。 莫世言一直都有这几个老领导的电话,和这几个老领导,也偶尔会有联系,也知道他们各自的住所。莫世言是年前提前打电话给这几位已经早就退休了的领导的。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说过后,这几位老领导都卖莫世言的面子。毕竟,莫世言在邮电时期,做过科室的管理员。他们从中层干部职位上下来的时候,莫世言也走上了中层干部的职位。到他们退休或是接近退休的时候,莫世言也当上了市邮政局的副局长兼工会主席。虽然后来离开萍乡,去新余市当了邮政公司的总经理,再后来又调往省公司任党群部总经理,直到前年退休。有这么些因素在里面,加上现在都在一个“退休”的圈子里,且董正才都已经同意了去他家,所以,接了莫世言电话的,没有一个拒绝。也是莫世言运气好,一个是他想要邀请的老领导没有一个不在萍乡,一个是他邀请的这几个老领导,身体都健健康康。 莫世言是上午九点左右开着车出门的。原来黎书剑住在一个小区,他的女儿前年另外买了首府一号的房子,在新中环线上,他跟着女儿住在一起。不远,开车过去十分钟就到。莫世言是这样安排的:先接黎书剑,再接李财旺。李财旺住市政府公务员第一期的房子,在城北。接上李财旺就去北桥邮电小区接黄建群和乔华友。黄建群和乔华友住一个小区。 在安排这次相聚之前,莫世文是先跟董正才电话联系的。莫世言原来的打算,是想在他住的邮政小区附近找个酒店,安排几个老领导一起吃个饭,叙叙旧。董正才说,他腿脚不便,就建议大家一起去他的家里。他的家里请了保姆,女儿女婿会回来,儿子儿媳也会回,凑个热闹。董正才这样说了,莫世言也就同意了。莫世言跟董正才说:老领导,我是没有问题的。就是怕……。莫世言的意思是怕其他的几位老领导不会去。董正才说:你放心,他们都会来的。董正才之所以这样有把握地说,是因为在位期间,他们都是铁哥们。退休后也有些走往。遇到家里的喜事,都会相聚在一起的。 车子在城区的路上不快不慢的开着,黎书剑、李财旺在车里有说有笑地聊着。黎书剑的老婆文老师、李财旺的老婆喻姐听说是莫世言安排他们几个老朋友在一起聚聚,也是满心的欢喜,更多的是放心。作为家属,都是认识莫世言的,也知道莫世言的为人。黎书剑、李财旺分别在说好的候车点等候,莫世言出门几分钟就接到黎书剑,再十多分钟的时间就又接到李财旺。从李财旺家到北桥邮电小区,也只有十五分钟的路程。 黎书剑一上车,满满的堆着笑。莫世言是从驾驶室下来去接的。一是显示尊敬,二是毕竟自己的老领导都是七十多岁年纪的人了。黎书剑穿着羽绒服,加厚保暖裤。这几天,天气突然降温了,是全国大范围降温。从北方大雪,到南方小雨加雪。南方的冬天本就湿冷,气温降下至零度左右,莫世言也是加了厚厚的衣裤。春节期间,谁都怕感冒什么的。按照赣西民间习俗,春节期间是千万不要被感冒或者有其他的身体不适。要是有,就被担心这一年的身体状况都会不佳。所以,各家各户都是不大乐意家里的人有身体不舒服。 见过面拜了年问了安后,黎书剑坐进了副驾驶位置,说:世言,难得你的一片好心。谢谢喔。我们几个,也是有些时间没在一起聊聊了。现在是,见到一面算是一面,日子都不多了。黎书剑因自己也是老了,有些感慨。 还早呢,黎总。莫世言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称黎书剑的。莫世言能进局机关工作,确实是黎书剑看中了他的文笔。局办公室毛主任不会写文章,工作报告、总结、汇报材料、局长的讲话稿等,就都是他这个办公室副主任去弄。当了副主任的黎书剑就不想再这么辛苦了,就想要物色一个秘书。那个时候,能够码好文的干部真的很少。而莫世言,在全国的邮电系统,早已经有了一些名气。他在人民邮电报、江西邮电报上发表的散文、小说、诗歌、论文、随笔等有了很大的影响。人民邮电报连续几年邀请莫世言参加报社的年会活动、征文获奖活动。是人民邮电报的特约撰稿人,是江西邮电报聘请的文艺青年专栏作者。在萍乡,市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是萍乡报、市广电报、市电视台聘请的特约记者。市邮电局的领导层、干部层、员工层,都知道、也认可莫世言是支了不起的笔杆子。可企业是以发展生产为核心,对于码文字的人,领导认为是个人爱好,对企业来说,没有多大的关系。这真可谓是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句话是当时的市话科科长、后来的市邮电局局长助理、市移动公司的总经理刘松柏说的。后来的市邮电局的副局长李木生也是这样说的。你说,莫世言是不是有些这个味道? 企业不需要码文字的,可办公室是不能没有码文字的。黎书剑不想自己已经是副主任了,还要去做秘书的工作。于是他向毛主任建议,是否可安排一个秘书。毛主任在部队,已经是副师级。转业回到地方,在市邮电局直接进了党委成员,兼任了办公室主任一职。这是省邮电局政治处下的通知,市委组织部门同意的。进党委成员,但党委没有空位,经省公司同意,安排了办公室主任的职务。若不是毛主任来到了局里并兼任了办公室主任的职务,也许,黎书剑就是办公室的主任。从心里来说,他是有点不舒服的。所以,他急着配个秘书,也是为自己着想。在机关干部中,找不到这样一个能写的人,莫世言虽是最好的人选,可他却在生产班组。黎书剑跟毛主任说过此事后,好像有了结果。局党委开会,同意将莫世言从生产班组借调办公室任文秘工作。黎书剑的目的达到了,他知道,这借调,只是图个虚名。被选拔到机关工作的,都有个过程。借调,是个过程。谁不想要在机关里工作?在机关工作,就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有更多的选择。 莫世言是自学加不断的努力,走上文学写作这条路的。他在市邮电局,没有任何的背景。若说有背景,是毛主任这个人。毛主任的老婆是莫世言表姐夫的姐姐。表姐是姑妈的女儿,跟莫世言来说,是表姐弟关系,是比较亲的。可表姐夫的姐姐,跟莫世言就没有什么关系了。可表姐夫跟自己的姐姐关系很好,时常会提到莫世言,说这个妻表弟真的很不错,曾经为他写过两篇宣传他事迹的文章,他的事迹上了萍乡报、萍矿工人报,他因此在萍矿系统成了名人。其实,表姐夫在姐姐姐夫面前这样说,其目的就是想要姐夫关照关照一下这个表弟。说者有心,听者有意。正好机会来了,办公室少一个文秘,黎副主任一直在极力推荐。毛主任通过人民邮电报、江西邮电报,确实看到了莫世言好多的文学作品。加上妻弟的有意无意的提起,他认为是个好的机会,让莫世言从生产岗位调入到办公室。他在开党委会研究人事问题的时候,提出了办公室需要一个文秘人员,并按照黎副主任的推荐,将在报刊发行岗的莫世言调办公室任文秘人员。 局党委汤书记是负责宣传工作的,他也希望能写东西的莫世言调入机关工作,这样有激励人的意思。毛主任提出这个建议,汤书记举双手赞同。说,局里的宣传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生产一线的先进事迹不能得到及时的宣传报道,主要是写的人手少了。莫世言到办公室做文秘,可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发挥他个人的写作特长。这个也是省公司党委提倡的。 书记说了话,且只是一个一般的调动,王局长说,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就先借调吧。 莫世言就这样从生产班组调入到了机关。在莫世言的人生旅途上,他认为黎书剑是他的贵人。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是很尊敬黎书剑的。 车子很快就到了李旺财家。路边,站着一位精瘦的老人。别看老人精瘦精瘦的,可精神很好。莫世言记得,他认识李科长的时候,他就是这样子的。莫世言在局里,跟李科长也是有交集的。那年搞第三次企业普查,是财务科牵头负责成立的临时机构:市邮电局企业普查工作小组,组长李旺财。成员单位由财务科、邮政科、电信科、技术科组成。这个普查原本跟办公室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可李财旺点名要了莫世言。他的意思是,普查工作也要支笔杆子。就这样,莫世言在李财旺的手下,工作了近半年的时间。由于有这层关系,加上后来局里调整员工的住房,莫世言分到了一房一厅的房子,正好是李财旺家的隔壁,成为了好邻居。几十年下来,也是常有来往。 “食言,新年好!好久不见,你还是精气神十足哈。”李财旺一口的上栗桐木话,老是将世言说成“食言”。 “新年好,李科也是老样子,神采奕奕的。”电话里都已经拜过年了,大家见面,谁都是老朋友,想要说的话,一天两天都说不完。 黎书剑也是跟李财旺打过招呼,车子便朝着北桥邮电小区驰去。 说来说去,莫世言跟黄建群、乔华友在工作上也是有过交集的人。那年市政府响应国家号召,编纂地方志,各行各业也都响应号召,市邮电局成立了局编志办。莫世言又被乔华友点名抽调编写邮政志。乔华友是邮政科的科长,编写志书,整个邮政科找不到这个人。他是局临时机构《邮电志》编志办的主任,他需要一个人能够帮他完成任务,这个人自然就是莫世言了。因是临时性的工作任务,抽调个人帮几个月的忙,谁都会给这个人情。在编志办,莫世言差不多呆了一年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莫世言的各个方面都被乔科长认可。在结束编志工作的时候,乔科长请求宗局长同意莫世言调入邮政科,可乔科长争不过董正才,莫世言在几个部门都想要他的时候,人事科董正才科长直接将他要了过去。莫世言在机关的落脚点,最后是去了人事科任人事管理员。说到莫世言在市邮电局官场上的起步,也是从人事科开始的。董正才不仅是莫世言的贵人,其实还是他的恩人,这些事情,说来话长,容笔者在后面的章节中慢慢道来。 莫世言与黄建群的交集,是莫世言在机关工作不是很顺的时候。那年,省公司将王云程调入到了萍乡市邮电局任局长。王局长是上海人,上海人喜欢听信别人的谗言。有人在王云程局长面前告莫世言的状,说莫世言当人事科副科长主持工作的时候,违规将老婆从外系统调入到了市邮电局。说的人无非是嫉妒莫世言,想要莫世言离开人事科,或者是降了他的职。这个事本身就与王局长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这个从外系统调入人员,是省公司党组成员开会通过的,也是对莫世言这几年解决了二十几个邮电员工子女的就业问题的奖励。王云程是不会问过程,他想要的,是要用自己的人当人事科长,所以对莫世言并不待见。 莫世言在邮电系统里,是有些影响的人。他见王云程老给他穿小鞋,认为在他的眼前工作没啥意思,也知道王局长的用意,便主动提出辞去人事科副科长之职。不干这个人事科副科长,这等于是将了王云程的军:同意吧,显得自己对人的压制过于明显,不同意吧,又显得自己没有权威。最后通过领导班子成员会议,决定莫世言调邮电鸿雁总公司信息广告公司任总经理(副科)。而当时任鸿雁公司总经理的,就是黄建群。莫世言在信息广告公司工作两年不到,信息广告公司的收入,从他接手时的不到三万一个月,直接飙升到十二万一个月,业务收入翻了几番,直接跃居全省第二名,省公司奖励了鸿雁公司两百多万的设备,奖励莫世言赴东南亚七国考察学习。也是那个时候,黄建群对莫世言另眼相看,两人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 在北桥邮电小区,接上了黄建群、乔华友两位老领导。其实,莫世言的母亲大人原来也是住这个小区。前几年,老四莫世纪将母亲大人接到了他住的地方,北桥邮电小区的房子卖了十八万,这个十八万元全部作为母亲大人的养老金,由老四负责保管并作为母亲的养老费予以使用。北桥的这户房子,是莫世言想了些办法才买到手的。按照局里的规定,母亲大人是不能享受购房福利的。这个房子买时,只花五百元一平米,房子面积不到一百平米。加上装修和购买家具家电,总供才花了十万块钱。这十万块钱,全部是莫世言负责出的。在九十年代中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莫世言为了母亲大人有个住处,着实下了狠心。那个时候,老四在珠海打工,尚未成家。老二也是住在北桥邮电小区,紧邻着莫世言购给母亲大人的房子,老三在凤凰社区也是买了房子。因母亲大人坚持着要和未婚的四弟一起生活,没法子的法子,莫世言才动用关系买到了这个房子。不是邮电职工,是享受不到这样的购房福利的。 北桥邮电小区,建了六栋楼房,住了一百六十多户邮电职工的家属和子女,非常的热闹。黄建群、乔华友住这里习惯了。城区建了这么多的电梯楼盘小区,都没能吸引他们去住,说明他们这些老一辈的同志,仍然怀有邮电情结。 小区里的孩子们在玩焰花、做游戏。因天冷,大人们都没有出门。进出小区的人,不是买菜回来就是外出拜年。见到黄建群、乔华友、莫世言,大家都相互打过招呼,有的还特意过来递烟。 “几位老领导,这是要出门呀?!” “黄总,乔科,莫总接你们去吃饭呀?!” 北桥邮电小区,原来母亲大人住这里的时候,莫世言也是会常来看望母亲大人的。加上这个小区住户大多是邮电职工的家属和子女,大多数的人都是认识莫世言的。莫世言也就回复道:新年好!我们一起去走走。 黄建群、乔华友上了车,因是七座商务车,车子里仍显宽松。大家相互寒暄后,车子便朝着董正才的家驰去。 董正才没有要局里房改的房子。他有长远的眼光,那个时候,他花不到八百一平米的价格,购买了三层楼的民宅私房。这个私房在市文艺学校的旁边。有前庭后院,前庭可以停放三辆小轿车,后院养花种菜。这里原来属于城区边上,现在已经是市区。公交车线就在出门的路口。 这里差不多都是私宅,房地产开发商没有找到自己能够开发的项目。住在这个地方,环境优雅,动中有静,舒适透气,有种“闲庭信步春常在,万花丛中君自由”的居士感觉。 车子直接就开进了董正才家的前庭大院,董正才早已经在家等候着。 老朋友相见,分外亲热。大家手握着手、肩靠着肩,有说有笑的进了客厅。 房子有一百二十多平米,客厅显得很大。这两天气温下降,显得有些冷,客厅里早就开了空调,大家进到屋里,感觉暖暖的呢! 董正才的女儿董梦雪,大家伙儿都是认识的。董梦雪参加工作的时候在局里的医务室。后来撤了医务室,梦雪便在局工会工作。再后来邮电分家,梦雪分在市移动公司。梦雪现在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已经不要去公司上班了。她的老公是市税务局的中层干部,现在也是到点了。单位上改了非的人,原则上是不会天天都去单位上班了,呆在家里,仍然享受着在职的待遇。 梦雪和老公在客厅里看电视,春节联欢晚会。见客人来了,又都是自己熟悉的领导,便很客气地问大家新年好,并泡上热茶递了过来。 时间确实过得很快,梦雪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一个小女孩。可现在,她的儿子都快要举行婚礼了。也许明年,就做了奶奶了。 这就是“命”呀!董正才很是感慨。自己早已经是四世同堂了。按照民间的话说,是子孙满堂。可他的老婆,十年前就患上了帕金森病,他辛辛苦苦伺候了整十年的时间。他老了,已经伺候不动了,去年,将老婆送去了绿林湖疗养中心。六千八百元一个月,包吃包住包护理。 梦雪的老公烧得一桌的好菜。莫世言已经在壹号食府点了外卖:六个荤菜,十二点左右可以送到府上来。莫世言早已交待了董正才,要家里弄几个蔬菜就是。可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且来的都是邮电时期的老朋友,家里不做几个菜肯定是过不去的。董正才昨天晚上就跟女婿说好了,辛苦他一下,过家里来烧几个好菜。 快十二点的时候,壹号食府安排的菜就送来了,董正才女婿烧的菜也都摆上餐桌了。董正才招呼着大家上桌吃饭。莫世言下车的时候就将带来的两瓶茅台酒,带进了家里。他知道,这几个老领导都是能喝几杯的。他记得,他还是机关办事员的时候,局里开年终总结会聚餐,三桌中层干部,没有不会喝酒的。那个时候不用酒杯,是用饭碗盛酒。其中有两个女中层干部,一个叫许冬秀,一个叫兰艳平,许冬秀在芦溪区邮电局当区局长,兰艳平在电信科当副科长。两个女科长愣是将一桌的男人给喝醉了。后来,自己当上了科级干部,才知喝醉酒的滋味。 酒,是莫世言负责斟的。现在的老领导,加上自个儿,都完全不能跟当年比了。现在喝酒,只能是随意了,不能强求了。 老领导老朋友在一起,聊不完的话题。董正才说,想起当年在人事科当科长的时候,喝酒就像是吃饭一样,差不多天天都要喝一回。在邮电局,论喝酒,董正才、李财旺也是有些名气的。因为在饭桌上,从来都没有看到他们喝醉过。 董正才个子很高,一米八一的身高,在赣西来说,属于高个儿的男人。不论是年轻时候还是现在,董正才都属于美男型的人。他,五官端正,剑眉浓厚,眼睛炯炯有神;四肢修长,身材魁梧,是典型的中国美男式的人物。都已过了八十的人了,脸部仍没有什么皱纹,没有寿斑,看上去,仍然精神抖擞。只是他自己说的,腿关节疼痛,走长路有些吃力。 客厅里的墙壁上,挂着好多幅照片。其中有一家人照的全家福,全家福里,他的大儿子儿媳和大儿子的妻子、儿子,他的小儿子,他的女儿女婿和女儿的儿子,再就是董正才和他的老婆刘素洁。这张照片估计是前两年照的。 董正才的大儿子董国强,属于高材生,中国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的。毕业那年,参加了学校的一些活动,后来被例入不被重用的名单,大学毕业后回到了萍乡,在政府部门工作。后来,结婚成家,又生了一个儿子。老婆是市里面的美容专家,开了几家美容院。再后来,董国强辞职,跟着老婆干起了美容养颜护肤工作,成为了江西著名的美容专家教授。儿子小学毕业便送往英国上学,现在已经是英国大学的学生,已经办理了定居。二儿子董国平,原来也是在市邮电局工作,邮电分家后去了电信。可不知什么原因,董国平结婚后不到一年的时间,离了,没生儿养女。再后来,董国平辞职去了广州,自己办了个棋牌工作室,做上了围棋教援,收入颇丰。 两个儿子,一个忙美容事业发展,一个在广州发展,那有时间来照顾老母亲老父亲。夫妻俩的养老金,加起来超过一万元,那里用得完?大儿子是不管你怎么花,每年都转十万元给父亲,作为儿子对父母的孝道。女儿会常常来照顾父母,也会买些水果营养丰富的食物,一年里也会给几万块钱给老爸。可呆不了几天,就又回自己的小窝里去了。老婆患上帕金森病后,大儿子也是请了家庭保姆,可老婆子不满意,老是摔碗丢筷的,保姆换了好几个,最后还是老公伺候着。 去年,绿林湖疗养中心,专门针对特殊的老年疾病患者,开发了养老护理服务,且价格上,普通的老百姓能够接受。大儿子国强将母亲送去了绿林湖疗养中心,费用全部由他负责。 有儿有女当然好。原来的养老制度没有什么保障的时候,谁都是指望着儿女们来养老送终。可当自己真正的老了,儿子儿女们也都是快要做爷爷奶奶的时候,才会感觉到,原来的老想法真的有些幼稚,是个美丽的神话。看看现在子女们的生活,有谁真正的愿意和自己的父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呢? 墙壁上挂的照片,有几幅是董正才在部队里照的,真的是英俊潇洒,威武霸气。董正才边和大家伙儿喝着酒吃着菜,说:老婆送去疗养中心后,他有时间了,也在写回忆录。他不会用电脑,完全是手写。说到这,董正才起身,从书房里拿来了一沓厚厚的的稿纸,好像已经写了有近百页了。 董正才说,他是从离开上栗桐木入伍到部队后开始写起。他看着墙上挂着的自己部队里的照片,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