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3-11-30 17:22

《韩诗外传》卷10诗解6卞庄子三北养母母亡三胜雪耻谏争之臣国宝佩戴桃殳



达性畅情 发表在 国学问答|国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9-1.html

《韩诗外传》卷10诗解6卞庄子三北养母母亡三胜雪耻谏争之臣国宝佩戴桃殳以戒亡国

题文诗:

传曰卞庄,子好勇也,母无恙时,三战三北,

交游非之,国君辱之,卞庄受命,颜色不变,

母死三年,鲁兴师卞,庄子请从,至乃见于,

将军曰前,犹与母处,是以战北,辱吾身也!

今母没矣,请塞我责.遂走敌而,斗获甲首,

而献之请,以塞一北.又获甲首,而献之请,

以塞再北.将军止之,不止又获,甲首献之,

曰请以此,塞三北也.将军止曰;请为兄弟.

卞庄子曰:北以养母,今母殁矣,吾责塞矣.

吾闻节士,不以辱生.遂奔敌杀,七十而死.

君子闻曰:三北塞责,灭世断宗,士节小具,

于孝未终.诗经有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也.

昔殷王纣,残贼百姓,绝逆天道,至斫朝涉,

刳孕妇脯,鬼侯醢梅,伯然所以,不亡者以,

其有箕子,比干之故.微子去之,箕子执囚,

为奴比干,谏而死然,后周加兵,而诛绝之.

诸侯亦有,争臣五人,其虽无道,不失其国.

吴王夫差,为无道至,驱一市之,民葬阖闾,

所以不亡,有伍子胥,故胥以死,越王勾践,

欲伐之而,范蠡谏曰:子胥计策,尚未忘于,

吴王腹心.子胥死后,三年越乃,能攻之也.

大夫亦有,争臣三人,其虽无道,不失其家.

季氏无道,僭天子舞,八佾旅泰,山以雍彻,

孔子怒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然不亡者,

冉有季路,为宰臣也.故曰有谔,谔争臣者,

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诗经曰不,

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无陪无卿.

言大王咨,嗟痛殷商,无辅弼谏,诤之臣而,

亡天下矣.桓公出游,遇一丈夫,裒衣应步,

带着桃殳.桓公怪问,曰是何名?何经所在?

何篇所居?何以斥逐?何以避余?丈夫答曰:

是名二桃,桃之为言,亡也夫倘,日日慎桃,

何患之有?亡国之社,以戒诸侯;庶人之戒,

在于桃殳.齐桓公于,是说其言,与之共载.

来年正月,庶人皆佩.诗经有曰:殷监不远.

  【原文】

传曰:卞庄子好勇,母无恙时,三战而三北,交游非之,国君辱之,卞庄子受命,颜色不变。及母死三年,鲁兴师,卞庄子请从,至,见于将军曰:“前犹与母处,是以战而北也,辱吾身!今母没矣,请塞责。”遂走敌而斗,获甲首而献之,“请以此塞一北”。又获甲首而献之,“请以此塞再北。”将军止之,曰:“足。”不止,又获甲首而献之,曰:“请以此塞三北。”将军止之,曰:“足,请为兄弟。”卞庄子曰:“夫北、以养母也,今母殁矣,吾责塞矣。吾闻之,节士不以辱生。”遂奔敌,杀七十人而死。君子闻之,曰:“三北已塞责,又灭世断宗,士节小具矣,而于孝未终也。”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注释】刘向《新序》卷8义勇诗解4弘演纳肝芊尹文拔剑断司马旗帜楚王任贤卞庄子三北养母母亡三胜雪耻

【原文】《新序》
  卞庄子好勇,养母,战而三北,交游非之,国君辱之,及母死三年,齐与鲁战,卞庄子请从,见于鲁将军曰:“初与母处,是以三北,今母死,请塞责而神有所归。”遂赴敌,役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一北。”又入,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再北。”又入,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三北。”将军曰:“毋没尔家,宜止之,请为兄弟。”庄子曰:“三北以养母也,是子道也,今士节小具而塞责矣。吾闻之节士不以辱生。”遂反敌杀十人而死。君子曰:“三北已塞责,灭世断宗,于孝未终也。”

【注释】

卞庄子,亦称管庄子、卞严子、辨庄子,春秋时期鲁国卞邑(今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大夫。卞庄子,春秋时鲁国卞邑大夫,食邑于卞邑(今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卞庄子是鲁国著名的勇士,皇疏说他能够独力与虎格斗。
卞庄子是鲁国著名的勇士,皇疏说他能够独力与虎格斗。韩诗外传卷十记载,卞庄子是个孝子,他的母亲在世时,他随军作战,三战三败,朋友看不起他,国君羞辱他。及其母死三年,鲁国兴师伐齐,他请求从战,三战三获敌人甲首,以雪昔日败北之耻,最后又冲杀七十人而告阵亡。刘向新序也记载其事。

【译文】

卞庄子一向有好勇之名,在战场上却“三战三北”,连续三次当逃兵。鲁国上下,从国君到他的熟人朋友,都瞧不起他,认为他徒有虚名。卞庄子却处之泰然,不做辩解。 但在母亲去世之后,卞庄子不仅主动请战,而且连续三次斩获敌人首级,回报将军说,这只是清偿了自己三次逃跑的欠债。将军欣赏卞庄子的勇猛,叫他不必再上场杀敌,并且愿意和他结为兄弟。但是,卞庄子说,自己之前不惜辱没“节士”的声誉逃跑,是为了成全对母亲之“孝”。现在,自己对母亲已尽“孝”,该为自己恢复声誉了。于是,他返回战场杀敌,最终英勇牺牲,捍卫了自己“好勇”之名。

【原文】

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昔殷王纣残贼百姓,绝逆天道,至斫朝涉,刳孕妇,脯鬼侯,醢梅伯,然所以不亡者、以其有箕子比干之故。微子去之,箕子执囚为奴,比干谏而死,然后周加兵而诛绝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吴王夫差为无道,至驱一市之民以葬阖闾,然所以不亡者,有伍子胥之故也。胥以死,越王勾践欲伐之,范蠡谏曰:“子胥之计策尚未忘于吴王之腹心也。”子胥死后三年,越乃能攻之。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季氏为无道,僭天子,舞八佾,旅泰山,以雍彻,孔子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然不亡者,以冉有季路为宰臣也。故曰:“有谔谔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诗曰:“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言大王咨嗟,痛殷商无辅弼谏诤之臣,而亡天下矣。

【注释】出自《孝经》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译文】《孝经》

曾子说∶“像慈爱、恭敬、安亲、扬名这些孝道,已经听过了天子的教诲,我想再冒昧地问一下,做儿子的一味遵从父亲的命令,就可称得上是孝顺了吗?”孔子说∶“这是甚麽话呢?这是甚麽话呢?从前,天子身边有7个直言相谏的诤臣,因此,纵使天子是个无道昏君,他也不会失去其天下;诸侯有直言谏争的诤臣5人,即便自己是个无道君主,也不会失去他的诸侯国地盘;卿大夫也有3位直言劝谏的臣属,所以即使他是个无道之臣,也不会失去自己的家园。普通的读书人有直言劝争的朋友,自己的美好名声就不会丧失;为父亲的有敢於直言力争的儿子,就能使父亲不会陷身於不义之中。因此在遇到不义之事时,如系父亲所为,做儿子的不可以不劝争力阻;如系君王所为,做臣子的不可以不直言谏争。所以对於不义之事,一定要谏争劝阻。如果只是遵从父亲的命令,又怎麽称得上是孝顺呢?”

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2,出自诗经《大雅·荡之什·荡》; “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叛臣结朋党。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公卿谁能当。
【原文】

齐桓公出游,遇一丈夫,裒衣应步,带着桃殳。桓公怪而问之曰:“是何名?何经所在?何篇所居?何以斥逐?何以避余?”丈夫曰:“是名二桃,桃之为言亡也。夫日日慎桃,何患之有?故亡国之社,以戒诸侯;庶人之戒,在于桃殳。”桓公说其言,与之共载。来年正月,庶人皆佩。诗曰:“殷监不远。”

【注释】桃殳:桃木做的殳杖。古人佩以为戒。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12-3 09:34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3-12-3 09:34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3222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