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3481个阅读者,4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4-1-19 20:52

孤寂诗人陈子昂 [下载]



computer2014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家喻户晓的唐诗,文本的最早来源是陈子昂友人卢藏用为他编文集时所作《陈氏别传》,现在一般题作《登幽州台歌》。
诗中传达出陈子昂极度的孤独与苦闷。那么,陈子昂为何如此寂寞悲苦呢?那就应该了解陈子昂的时代,他的家世、经历与抱负,以及他的人生不幸。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19 20:53
陈子昂(659-700)是蜀中射洪人,出生在一个世居蜀地的豪富之家。他的祖父陈嗣、父亲陈元敬的碑志都是子昂亲撰,存于其文集。陈嗣(608-692),一生未仕,“避人养德,退耕求志”,子昂说他可与古隐士庞德公、郑子真等并称“五人”,自是过誉之辞。
陈元敬(626-699),年轻时明经及第,拜文林郎,很快就退隐不仕,修德一生。子昂写他容貌为“河目海口,燕颔虎头”,绝对英姿瑰伟,子昂应亦一表人才。元敬“性英雄而志尚玄默,群书秘学,无所不览”。民间有狱讼,不取州县之命,唯元敬之言为断,一时有“西南大豪”之称。子昂的出而求仕,就是他加以鼓励,认为“天意其将周复乎”,出图辅圣之业。陈家富甲一方,遇岁时饥馑,元敬出粟万石周济,不求任何名声。
子昂继承了父亲所有禀斌与追求,英伟商气,好道尚侠。21岁,秉父命首度人京,游太学。进入的第一个文学圈子,是老书家高正臣领衔,高家子侄为主,许多闲散文人参与的定期雅集,他的才能得到圈内认可。
《独异志》载,子昂在京名声未振,乃市买价值百万之胡琴,约次日到宣阳里听他演奏。至则举琴而碎之,自称有文百篇,不为人知,琴乃贱工之役,何以重琴而轻文?“一日之内,声华溢郡”。今人或有质疑,但这符合陈家父子的性格。子昂科举虽稍有波澜,但24岁就进士高第,次年得到武后召见,可谓机遇大好。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19 20:53
子昂凭什么得到武后青眼相看呢?事情绝非砸一张名琴那么简单。直接原因应该是他此前自称“梓州射洪县草莽愚臣”所上《谏灵驾人京书》和《谏政理书》引起武后的兴趣。
子昂步入政治之初,高宗重病已久,政柄为武后掌控。按近人陈寅恪的说法,唐前期政治中心是关中集团本位,武后代表对立的集团,因此久居洛阳,高宗也病死在那里。关中乾陵经营已久,因高宗山陵事宜,势必归葬,武后稍感进退失据。陈子昂虽年轻,但久研天道,对此何等敏感。他提出三辅饥馑,无从供给返灵西京之千乘万骑。如果过分调发近畿,将有不测之祸。更说天子以四海为家,“舜葬苍梧,禹葬会稽”,何况洛阳为周及东汉陵寝所在,又有祝融、太昊之故丘,地有江南、太原供给之便。事虽不行,武后自以奇才视之。
《谏政理书》则建议“调元气,睦人伦,跻俗仁寿,兴风礼让”,提出建明堂、立太学、得贤臣、兴礼乐等举措。这时名义上的皇帝是睿宗,权在武后,子昂当然明白,他提出一些有利于政局长期稳定发展的举措,其中明堂之建,成为武后时期的重大事件,陈子昂是最初提出者之一。
子昂不是宋以后的迂儒,没有捍卫李唐皇权牺牲生命的冲动。对武后从文明到永昌间的作为,他有随顺,也有坚守。随顺的显例,是在武后称帝时,立即上《大周受命颂》,“媚悦”武后。但他仍有坚持,其中最重要的有《答制问事八条》等篇。
然而,现实却大相径庭。高宗在世,武后弄权,别人不好说什么。高宗逝后,情况就不同了。继位的中宗刚有些想法,就被逐离皇座。
然而,唐室旧臣与宗室,未必愿意接受女主移唐祚,于是举兵反抗。反抗很快平灭,武后感到存在的敌意,于是重用酷吏,屡兴大狱。
陈子昂对酷吏反感,更触动他的则是友人乔知之之死。乔知之死后,子昂集中没有悼乔知之的文字,也不涉及其死,但此案哄传一时,二人又亲密如是,对子昂触动之大,可以想知。
子昂本人,也在延载元年(694)前后,因“误识凶人,坐缘逆党”,陷狱几至于死,得武后宽免,他也表示愿意“束身塞上,奋命贼庭”,以赎罪。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19 20:54
万岁通天元年(696)九月,子昂从建安王武攸宜讨契丹。将行之际,有《东征答朝达相送》:“挼绳当系虏,单马岂邀功。孤剑将何托?长谣塞上风。”心情颇好,觉得是君王的信任,也是建立功勋的机缘。
此次出征的背景,是五月间营州契丹首领李尽忠举兵反,武周所遭多支征讨军先后败北,武攸宜以亲王出征,已经感到了危机。此间崔融、宋之问也先后从军,彼此颇通声息,子昂为武攸宜草拟文书,存留十五六篇,不难还原从军的过程。
《陈氏别传》载,“军次渔阳,前军王孝杰等相次陷没,三军震慑”,已是次年三月事。子昂进谏,原文没有保存,但《别传》载录颇详,所见为“比量智愚众寡,勇怯强弱,部校将帅之势,然后可合战求利,以长攻短”,似乎也没有必胜的高见,武攸宜因子昂“素是书生”而不纳。
据说数日后又进谏,仍遭谢绝,因而失望至极。“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首”,这就是著名的《蓟丘览古》七首,所咏的核心是燕昭求贤,郭隗有幸,乐毅得用,兼及燕丹、田光、荆轲故事,前者讲君臣遇合,成就功名,后者讲士感知己,生死相酬。这里都可以看到子昂今不如古、遇合无缘的失望。
其中如果说仅是对武攸宜不纳己见的失望,显然是说小了,诸诗也没有这样的指向。这里所包含的是英雄失路的悲怆,是无人了解自己的困惑。《登幽州台歌》四句的意思,在这七首里都有了,四句是子昂自撰,还是卢藏用代拟,见仁见智,容有不同,但将幽州用军所见不合,登临古迹之逞臆之感,提升到士不遇时之悲怆,还是十分成功的。
武攸宜没有采纳陈子昂的建议,却大获全胜。他的办法,《陈氏别传》说是“方求斗士”,而子昂代武作《上军国机要事》云“臣欲募死士三万人,长驱贼庭,一战扫定”。历史经常就是这样诡异。
子昂在幽州从军的次年,即以父老为由解官,回乡侍养,旋以父亡而在乡守制。他在42岁时被县令段简迫害致死,真相至今不明。他死得太早,没有看到李唐中兴鼎盛的变化,十分可惜。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20 07:34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7249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