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基于数学核心经验深度学习的活动分析与优化
|
发表时间:2024-3-11 10:53
基于数学核心经验深度学习的活动分析与优化HYYEY 发表在 新手上路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41-1.html
一、案例回顾:从问题分析活动
“小熊吃饼干”是小班下期的一个计数活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够进行6以内有序数的点数活动,熟练掌握手口一致的点数方法了。 因此,本次活动我力图巩固孩子手口一致的点数方式,学习无序计数的方法,提高孩子的计数能力。我将活动的目标定在了“能够点数9以内无序摆放的物品的数量。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物品对应。能用手口一致的方法进行点数,并能掌握使用做记号和连线的点数方法。”这样的能力目标上。 活动开始了,我按照设计好的环节一个接一个的进行着。我沮丧的发现,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能够非常顺利的进行6以内的无序点数。而7-9这三个数字的无序点数虽然对他们来说稍微有一点难度,但是当老师教了连线和做记号的方法以后,对9个物体的无序点数他们很快就能够全部数清楚了。活动过程中虽然我一直在强调看一个点一个(手口一致的点数),还设计了许多操作环节,但这都只是指向了一个行为——“重复练习无序计数”。 活动设计对于孩子来说并没有难度,他们能够很快的掌握。所以当他们很快完全掌握了无序计数的方法(连线和做记号)以后,再多的环节都只是堆砌,在原地踏步的重复训练。但是孩子的计数能力的发展并没有得到促进。 在活动中,我还发现了老师的窘境,就是我和保育老师两个人在活动中在不停的忙碌着给孩子们发放操作环节中需要用到的材料。这些材料的品种和数量繁多,老师忙忙碌碌却没有完成提高孩子计数能力的这个核心目标。 活动完成后,我们数学小教研组坐下来就本次活动进行了讨论。我们首先对计数活动的核心经验进行了回顾,我们意识到这样的理解太过单一和线性,仅仅关注了无序计数在数量上的干扰,我们在深挖核心经验中的知识点,却没有关注到孩子们在计数活动中的能力发展过程,以及在计数活动中孩子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是什么。 二、深度学习计数核心经验,从线性理解转向结构化理解: (一)计数的核心经验点有什么? 计数亦称数数。计数的核心经验框架为1:可以通过计数来确定一个集合数量的多少。2.计数的基本原则适用于任何集合。3. 小集合的数量可以不数数就直接感知到。 计数有四个基本原则,即:固定顺序原则,一一对应原则,顺序无关原则,基数原则。 (二)在计数活动中儿童的学习轨迹是怎样的呢? 孩子计数能力发展的阶段和层次有以下几点: (1)移动点数。(移动物体进行点数) (2)触物点数(包括使用连线和做记号的方法)接触到物体或实物卡片进行点数。 (3)指物点数:物体或卡片离孩子有一定的距离,孩子离物体有一定距离的指着物体进行点数。 (4)一眼识数:能够一眼看出集合中物体的数量。这是孩子从动作过渡到数感再过渡到了在头脑中进行点数的过程。 孩子在计数过程中手的动作和语言的动作发展是互相关联、平行发展的。最初的表现是用于触摸或指点物体并大声地说出数词,渐渐地开始摆脱手的指点,以目测、默数的计数方式来完成计数的过程。 从排除干扰来计数的角度来分类,计数活动可以分为:有序计数、无序计数、环形计数等。 从儿童的学习出发,无序计数的关键点和难点就是:排除干扰计数——关键点,如何把孩子推向计数活动的下一个阶段——难点。 三、回归案例,基于核心经验结构化学习的活动优化: (一)从儿童学情出发,优化活动目标:? 班级孩子不再满足于单纯数量上无序计数我将活动的核心目标改为“掌握指物点数的方法,能熟练的进行指物点数。”帮助孩子从触物点数过渡到指物点数,在活动中寻找到乐趣。 (二)指向核心经验,优化材料使用 活动中老师之所以非常忙碌,原因之一是材料的设计与无序计数核心经验、儿童学习有所脱节。 我尝试从材料的有效利用上来优化,材料的运用应该是利用得越充分越好,一种材料可以反复使用,多种方式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我们可以去赋予材料一种特定的意义。 在这样的思路下,对于第一个环节运用雪花片让孩子感受物体无序排列,就可以从单纯的提供统一颜色的雪花片让幼儿抛出并点数修改为: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不同数量的雪花片,用为饼干“撒红豆”的情景,促进孩子进行指物点数。再交换点数,这样就可以指物点数其它数量。这样的情景设置和游戏变化更适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 针对儿童无序计数的难点,调整环节,使活动层层递进。将原来单一数量变化上的触物点数,拓展为颜色干扰、排列位置等干扰的指物点数和视觉点数。 作者声明:本帖为本人原创,未经本人和华声论坛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