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1914个阅读者,2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4-5-9 08:37

喜欢挑别人的错,是自己能力不行



千年飞山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喜欢挑别人的错,是自己能力不行

俄国语言作家克雷洛夫说过:“自己的思想愈卑劣,就愈要挑剔别人的错。”
生活中,常常听人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把身边的人说得一无是处,但他们并没有反思自己对别人做了什么。
俗话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你不对别人好一些,凭什么指望别人对你好?
那些对别人挑三拣四、说三道四的人,自己没有本事,而且脾气大,还不懂得反省。
《令人心动的offer3》中,高尚和刘畅曾发生过一次争吵。
第四期心内科回访考核,一共有3个病人,病情各不相同。带教老师建议他们二人一起参与回访,这样每个人都能掌握3个不同的病例。
当时,刘畅打算按照要求开展工作,但高尚以时间不够为由,坚持各自独立完成。考核时,刘畅提交了3份报告,被表扬;高尚只写了2个病人,被批评。
事后,高尚指责刘畅说:“我已经写过的2个病例,你为何还要再写一遍,非常多余!”
言下之意是,刘畅应该迁就配合他,只完成他没写的那1个病人就好了。
他认为,刘畅在有意内卷他,进而连累自己被批评。
但实际上,高尚挨批评并非因为数量不够,而是因为质量不高,根本原因在于他的回访记录流于表面,没有关注患者的病症变化。
面对高尚的无端指责,刘畅一语道破:“你一个成年人,自己不好好努力,还去责怪别人。”
说白了,总喜欢挑别人的错,其实是自己能力不行。
遭遇失败,有些人总是找理由为自己辩解,然后习惯性地谴责别人,以掩饰自己能力上的不足。
然而,逃避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让人变得越来越盲目,更加看不清自身存在的短板。
只有正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沉下心来好好打磨自己,才能取长补短,越来越好。
网上有一个提问:什么样的人最不能深交?
有个回答点赞颇高:如果你跟一个人聊天,谈到现在的生活压力大时,他频频抱怨,怨天怨地怨父母,唯独不怨自己,这样的人要趁早远离。
深以为然,越是没有本事的人,越是喜欢挑剔别人。
这种人永远都沉浸在别人的错误里,永远都发现不了自己的缺点,所以也永远改变不了现状。
《奇葩说》里,马薇薇提到一句话:“其实人被迫认识到自己的无能,恰恰是命运给的耳光。”
凡事只挑别人的错,而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终有一天要接受命运的惩罚。
东野圭吾《恶意》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野野口修和日高从国小开始就是同学。上学时,野野口修遭遇校园霸凌,日高在他身边守护着。
但野野口修为了不被欺负,竟做了坏人的小跟班,加入了霸凌者的队伍,反过来与他人一起欺负日高。
多年后,日高成了知名作家,而野野口修却过得很不如意。
当日高得知他的境况后,不但不计较过去野野口修的所作所为,还把他引荐给儿童文学编辑,让他也成为了一名作家。
野野口修心安理得地接受着日高的帮助,不仅没有半点感恩,反而开始怨恨,最终策划杀了日高。
在故事的最后,东野圭吾写道:“我就是恨你。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恨你优越的生活,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自己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把对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
人性最大的恶,就是见不得身边人好!
那些心里装满怨恨的人忘了一个事实:自己的人生不幸,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行造成的。凡事只责怪别人,不愿改变自己,哪可能有好日子过。
不懂得自省、不肯去努力的人,终究会被怨气所害,拖进深不见底的深渊。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特质中大约有80%是优点,20%是缺点。如果我们只紧紧盯着那20%的缺点,对别人的优点进行选择性忽视,那看谁都是一身毛病。
做人,多记人好,少念人错;多看人长处,少盯人短处。学会珍惜和理解,才是智者;做到大度和体谅,才算赢家!
弱者总是在挑剔别人,而强者却不断修正自己。
真正厉害的人,他们只关注自我成长,既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和好处,更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和长处,更愿意把时间用来精进自己,从而人生顺遂,开心幸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5-9 08:54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5-10 08:39
谢谢分享!




----------------------------------------------

佑天佑地佑人 送福送禄送寿
看经典美图到三晋!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19055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