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推荐]乱弹篇(31)举头三尺有神明
|
发表时间:2024-5-2 13:05
[推荐]乱弹篇(31)举头三尺有神明LS李树身 发表在 情感酒廊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89-1.html
研读历史,纵观古今,受益匪浅,其中之一就是懂得了人类社会一旦礼乐崩溃、道德沦丧,那么天灾、人祸和瘟疫等灾难,往往就会接踵而至。但世人若能将谚语“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当作法则来遵循,那么相信就一定能够有效地度过劫难,奔向美好的未来。
我们先来聊一聊“举头三尺有神明”,因为它是被世人广为普及、长期流行于社会的一句“口头禅”。要明白这句话里的“举”是指向上的意思,其原意是指神明在供桌上面三尺的地方看着你,只要虔诚祈祷、供奉,神明就会显灵帮助你。 可是到“举头三尺有神明”流传时间久了之后,这句话便引申为: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或在做什么事,神明都会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人不要以为没人看见就做坏事。这话是用以劝诫人勿作恶,要心存善念,多行善举。至于之后又有了“抬头三尺有神灵”的说法,但也是类似的意思,别无歧义。 我们还要弄明白,“举头三尺有神明”的下一句“不畏人知畏己知”,它出自于一首诗,同时也伴随着一个典故。 话说清朝雍正年间,有一个名字叫做叶存仁的人,他做官三十多年,清廉自守。在他离任时,僚属们要派船来为他送行,但船却迟迟没有来。直到明月高挂时,方才见到河中划来一叶小舟。原来僚属们准备了临别赠礼,故意等到天色黑了才送来,以避人耳目。 按人之常情,送别之情是不便轻易拒绝的,送行之礼也是不能不收的 。有鉴于此 ,叶存仁便即兴赋诗道: “月白风清夜半时, 扁舟相送故迟迟 。 感君情重还君赠, 不畏人知畏己知 。” 这便是下一句的来源。叶存仁是想用这首诗表明做人要有良心,做事要对得起良心,其廉洁、不受贿的态度,使送礼者们便不好意思强求他收受。 要知道,“不畏人知畏己知”这话,是中国古代士大夫们做人处世、行事为官的一种境界和操守——哪怕是小舟行河中,月夜寂静,可避人耳目,可掩盖隐恶,但却仍然回避、掩饰不了自己的良心。 另外,与“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相近似的典故、语句、诗词和词汇还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的故事,颇具教诲意义。 话说东汉时期的杨震,他是弘农郡华阴县人,年少好学,博览群书,被当时的人誉为“关西孔子”。后来,大将军邓骘听说了他的贤能而力荐他为秀才,在东汉初年任刺史、太守,这个故事就发生他担任东莱太守期间。 有一次,杨震经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他的门生。王密为了对提拔自己的杨震表示感谢,晚上怀揣着“十金”晋谒杨震。 杨震问:“我很了解你,你为什么不了解我呢?” 王密答:“送您钱的事情,晚上不会有人知道的。” 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么说没人知道呢?” 于是王密羞愧万分,只好揣着金子离开。 应当说这个故事主要是告诉世人,无论你在做任何事情,天、地、人都是会知道的,即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无论你在做任何事情,天、地、人都是会知道的。 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讲究的“慎独”和“不欺暗室”,朝野人士皆应牢记。因为即使处在没人知道的情况下,仍然都应该坚守节操,遵循上天给人的道德规范,因为有神佛、有老天爷在看管着,是瞒不住的。时下被揪出来的大小贪官,便是明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谚语相近的古诗、谚语很多,以下百度图片为例。 配图引自百度 鸣谢原创作者 后记 诲人不倦,枚不胜举。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但愿世人能领悟,闲居独处慎不苟。人生祸福由己定,守住良知和原则。受福之基在何处,在天在地在做人。 [本帖最后由 LS李树身 于 2024-5-2 13:3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