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1932个阅读者,0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4-10-21 10:50

注释自说自话——旧话要重提之五



磁之场 发表在 新手上路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41-1.html

注释自说自话——旧话要重提之五

前言
“旧话”。笔者于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年连续七年对这一类问题提出质疑,现2024年。
“要重提”。这问题是笔者之误抑编者之误?
“之五”。上一篇《元芳你怎么看——旧话要重提之四》。

知识性差错(1-2)
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栱桥》,99页:

注释
〔张鷟(约658-约730)〕唐代文学家。他在《朝野佥载》中说,赵州桥“望之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意思是,(赵州桥)看起来好像是穿出云层的新月,又像是入涧饮水的长虹。

浅析
注释似未能忠实于原文语意。



简言之,原文“初月出云”(主谓),注释改为“出云初月”(偏正,或叫定中);原文“长虹饮涧”(主谓),注释改为“饮涧长虹”(偏正)。
如此换个说法,可否?
注释须忠实于原文语意而非另起炉灶,这毋庸置疑;而忠实于原文语意,包括注释言语与原文言语的结构要一致而非各行其是,这也毋庸置疑。
忠实于原文语意,就要如实反映原貌,就要讲究“信”。言而无信,不知其可。言,这里指注释。
原文对赵州桥的描述是“望之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而课文对原文的注释却是“看起来好像是穿出云层的新月,又像是入涧饮水的长虹”——课文把原文“初月出云,长虹饮涧”释作——“出云初月,饮涧长虹”(“穿出云层的新月,入涧饮水的长虹”)——倒了个了。
细说注释之不当,有三“不”与两“无”:
1.一不,原文与注释结构不一。
原文“(望之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两宾语成分均为主谓短语(主谓宾);课文注释“(好像是)穿出云层的新月,入涧饮水的长虹”,两宾语成分均为偏正短语(定中短语):课文注释无端地改动了原文句子的结构。
2.二不,原文与注释词性不一。
“初月出云”,动词性,说的是“什么干什么”;“穿出云层的新月”,名词性,说的是“怎样的什么”。“长虹饮涧”与“入涧饮水的长虹”同前。
3.三不,原文与注释表达不一。
原文把陈述对象新月、长虹写活了,而译文则由动趋静——至少不那么生动了。
4.一无,原文句子成分从有变无。
原文“望之”,意为“看它(指赵州桥)”之“它”,作主语,意义实在;注释“看起来”,是独立成分(不是主、谓、宾、定、状、补之任一),当然就不是主语了——它表示推测、估计之意,较虚。
5.二无,按注释原文无法还原。
若依课文注释,原文应改为“(望之如)出云初月,饮涧长虹”才对,不是吗?
换言之,如果“初月出云”等于“出云的初月”,那么注释没问题;如果“长虹饮涧”等于“饮涧的长虹”,那么注释也没问题。



范例。
见审读版七年级上册133页《鸟》(笔者于2014、2015年参与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审读工作):

但是我发现那麻雀的羽毛特别地长,而且是蓬松戟张着的:……
注释
〔戟张〕这里形容鸟的羽毛张开如戟。戟,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青铜或者铁制成的枪尖,旁边附有月牙形锋刃。

原文“戟张”,意为“如戟张开”,偏正短语(状中短语);注释“张开如戟”,主谓短语。
笔者于2014年提出质疑。
2016学年正式出版时改为:

注释
〔戟张〕这里形容鸟的羽毛像戟一样张开。……

注释“像戟一样张开”,契合原文“戟张”结构、语意(这篇教材2017学年删去)。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25059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