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读后感[分享]
|
发表时间:2023-12-11 13:44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读后感[分享]王露萍 发表在 菁菁校园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114-1.html
李镇西老师曾说,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任何教育方法、技巧,都必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充沛的教育情感作为背景,才会有效。
一、看见孩子,满足成长的需要 近些年原生家庭的概念被很多人反复提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身体上的生长,更多的还有在心理层面上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的成长需要爱,需要被看见和理解,如果没有得到回应,对孩子来说,那就是最绝望的事情。无回应之地即绝境,身处绝境中的孩子,内心的黑暗是很难被驱散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看见和回应。“回应,像一缕光照亮了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感受到了被爱、被理解、被看见”,所有的孩子,都是透过他人的反应来看见自己,根据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通过别人与自己的互动获得存在感。在积极回应和被看见的环境之下,孩子才有机会成长为自己。 内向的孩子是容易被老师忽略的一个群体,渴望关注,又怕抛头露面,但是张旗鼓的过分关注会让他们害羞甚至不知所措,他们更喜欢温和的、具体的方式来回应她们的期待。身为教师我们应该因材施教,粗化“标准线”,内向性格的孩子本身就对自己标准高、要求严,孩子是细线条,教师就要“粗线条”一点,高关注会容易增加心理压力,一旦关注度降低,则导致心理产生较大的落差,从而影响情绪。看看孩子的需要,实现双线奔赴的美好。 二、温暖回应,唤醒教养的直觉 “孩子当然需要独立,但独立需要有两个前提:要在父母的教养任务完成之后;而且,独立的目标是让孩子做自己。”我们常说“教育的主战场是家庭”,无论是家徒四壁还是富丽堂皇,一个家庭培养出一类人,教养孩子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难得多。当我在书中读到“逆反,很多时候源于不被看见,所以孩子才会跟父母对着干”时,我突然理解孩子的后妈为什么能够让孩子亲近她,喜欢她?其实就是她看见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需要,并且满足他的缺失,让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慢慢地,他的行为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父母对孩子逆反心理最好的回应,就是:培养更牢固的关系,而不是依赖施压手段”,让我们一起来共勉吧! 其实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看到”,而真正的看到是从“心”出发的尊重与理解。有时也许就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次握手,一个适切的评价。早上的一句“早上好”,中午的一句“午安”,一个关切的“摸头杀”,放学时的一句对每个孩子不同的独属于他自己的“评价”,这些都会成为孩子心中最重要的被“关注”“被看见”,是无穷的力量。在教育的世界里,不要小看任何一个含积极意义的细节,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搞怪的表情,都有可能是拉近心理距离的秘密武器。 “看见”,是一种发乎内心的关注,表达的是一种无言的陪伴,能开辟出新的精神发展领域。在教育的世界里,“看见”也是一种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