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发表时间:2024-1-20 10:37

【陇上行之十七】麦积山塑像:精美的线条沉淀着时间的韵味



多多来了 发表在 游记·影像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39-1.html

西江月 麦积山印象

石窟生辉峭壁,
蜂房层叠天梯。
穿龛架岭鸟回翼,
梵音回荡天际。

清朗俊秀阿弥,
丰满庄重牟尼。
最是一笑惊后世,
娇羞端庄矜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20 10:37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20 10:38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20 10:38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20 10:40
秦岭深处的麦积山,穿越了岁月的晨钟暮鼓,精美的石窟隐藏在千年历史的背后,即便是隔着密密的钢丝网,仍能触摸到当初的风采。千雕万刻的佛像上,精美的线条沉淀着时间的韵味,在麦积山的烟雨中时隐时现。那些雕像或高大或小巧,或娇羞、或端庄、或矜持、或豪放,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最迷人的,还是东方佛陀迷人的微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20 10:41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20 10:42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20 10:45
第121窟中著名雕塑“窃窃私语”,是麦积山石窟的三大名片之一。表现一位身着袈裟的弟子和一位菩萨站在拐角处,微微前倾。他们双手微合掌,带着会心的微笑,如愉悦地探讨、安静地鼓掌,让庄严肃穆的佛堂变得和谐灵动。造像细腻、生动、传神,既是静止的雕塑,也是互动的生命。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20 10:46
正壁佛龛右侧的一组最为经典的是弟子的双手掌根微微地靠在一起,而上部则微微张开,整个手掌状态似开似合,好像是在轻轻地鼓掌。侧立的菩萨衣着自然下垂,而弟子造像是面对窟门方向,袈裟衣袖下摆微微向两侧敞开,犹如一阵风从窟门吹进,让架裟产生一种在风中飘荡的真实感觉,其经典之处还在于一侧弟子与菩萨肩首相依,微笑交谈,菩萨在窃窃私语,弟子面带笑意,双手合掌于胸前,既保持了雕塑语言的整体感,又让人不禁联想,两人到底在交谈些什么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20 10:50
正壁佛龛左侧的一组,主佛在中央讲经说法,比丘尼和比丘尼两两贴近,一个头绾塔形螺旋高髻,一个束扇形高髻。其上身微微前倾而且肘、肩和头部完全靠拢在一起。相互依偎,耳鬓厮磨,窃窃私语,他们仿佛在佛陀说法的循循诱导之下互相发出会心的微笑,又仿佛是人间的一对少男少女在脉脉含情、窃窃私语互吐心曲。这种场景在传统佛像中是非常罕见的,他们之间的互动冲破了佛神圣不可侵犯的距离感,而这也恰恰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人世界里佛性与人性的完美融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20 10:50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20 10:53
同样是三大名片之一的第44窟,在洞窟前壁因地震坍塌后,此组造像在外暴露了一千多年,在这漫长的时光里,除却历代四季的洗礼,再无“人间烟火”的熏染。但造像基本保存完好,罕有岁月痕迹,不食人间烟火般静坐,面貌鲜活、泥质如新宛如新塑、色泽依旧,虽经历了时代风霜的陶冶,仍以一身秀骨清像,含笑坐看山下苍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20 10:58
简洁的造型,没有任何多余的刻画,尤其是源于内心最深处的那一抹无声的微笑、脸上的喜悦和羞涩的神情被古代的艺术家塑作的惟妙惟肖,其形象异常生动、其工艺精细非,凡迄今为止,乙弗氏的微笑已经在这里静静的绽放了一千五百多年。伫立在在编号第44的石窟前,静静地听完了讲解员略带哽咽的声音讲述了这尊塑像的故事:“愿至尊享千万岁,天下康宁,死无恨也。”这是一个皇后的临终遗言,这是一个哀婉的故事,字字泣血的背后也是一个妻子对丈夫最后的祝愿。说这句话的是西魏文帝原配皇后乙弗氏,她出生于洛阳,其家族是青海地区重要的割据势力,被称为“ 青海王”。乙弗氏性格温婉良善,心胸豁达从不嫉妒,并且衣装简朴颇为节俭。史书中曾用“帝益重之”来描述魏文帝元宝炬对乙弗氏的宠爱。但好景不长,边境的柔然国对西魏蠢蠢欲动,魏文帝为了稳固边境,意图求取柔然国公主郁久闾氏,企图用和亲的手段换取两国和平。但柔然国态度强硬,要求魏文帝废掉原配,立郁久闾氏为后。魏文帝迫不得已罢黜乙弗氏皇后之位,令其削发为尼,前往秦州修行。乙弗氏虽然被废,但善妒的郁久闾氏仍旧嫉妒魏文帝对乙弗氏的深情,唆使柔然对西魏用兵。面对大兵压境的困境,魏文帝最终听取大臣的建议,赐死乙弗氏,安抚郁久闾氏。善良的乙弗氏最终等来的是赐死的消息,但心系魏文帝的她依旧甘愿赴死。乙弗氏死后,她的儿子秦州刺史武都王戊为了怀念母亲,主持营造了麦积山第44窟,相传第44窟的佛像就是仿照乙弗氏的面容所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20 10:59
跋山涉水,为心心念念的小沙弥而来,为了微笑而来。第三张名片是第133窟第9龛的号称是“东方蒙娜丽莎”、东方微笑的这尊“微笑的小沙弥”,是北魏时期最具特色的代表作品之一。一个面露憨厚而又略带稚气的神情的小沙弥,低首侧耳,似乎在专心致志地聆听佛的教诲;细眯的双眼,又好像在琢磨刚才的说教,而那深深刻印在他嘴角上会心的微笑,更像是领悟了其中的奥妙,脸上的喜悦和羞涩的神情被刻画的惟妙惟肖。整身造像,造型简洁,没有任何多余的刻画,小沙弥静静地伫立佛陀身侧,头略微下低,在嘴角和细眉间发出甜甜的笑容,让人不禁浮想联翩,小沙弥身处佛国,佛陀正在向他讲述美妙的佛国世界,那里有清澈的湖水、有洁白的莲花,有湛蓝的天空,小沙弥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憧憬,难掩心中喜悦之情,但在庄严的佛祖面前又不能得意而失态,就不由自主的把头略略一低,轻轻向外一偏,无声的发出了源于内心最深处的一抹微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20 12:22
最让人心动的是,从从不同光线、不同角度望去,它的侧面表情各有不同。细细的眼部、俏皮的嘴角、稍大的鼻头,憨厚而顽皮,其孩童纯真的面貌,似陶醉在佛的祝福中;其微微含笑的神态,也是西魏时期部分雕塑的共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20 12:25
面对这身造像,我更愿意把他想象为一个十岁的孩童,天真烂漫,或是在父母亲切的抚摸下,或是想起了有趣的事情,不由自主地从心底发出会心的微笑。他能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世界最本源、最质朴、最纯真的情感,他的笑容让我们感到似曾相识,不禁对他心生爱意。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20 12:26
一个满脸稚气的小沙弥俯首侧耳,双眼微眯,嘴角挂着微微的笑意,看他这个可爱的样子,好像不是在听深奥的佛经,而是在想自己得意的心事,留下了这永恒的微笑。这微笑在这里凝固了一千五百多年,给信众们带来了通往佛国净土世界的希望。也带着人们对安宁美好生活的向往,永远定格在秦岭深处的麦积山石窟里,它的微笑足以穿越时空、依然能够深深的打动我们,感染我们,我们仍然能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小沙弥不仅沉淀着千年历史的韵味,也向世界展现着这来自东方的微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20 15:29
在第4窟每个佛龛上方,都有匾额或者题字。“是无等等”的匾额吸引到了我,该匾的是由明代的王了望所题。王了望本是明末清初福建的一个地方官,明亡后,他失去官职,一心想着反清复明,就在这个时候他把自己的姓名改为“予望”,希望自己可以肩负起恢复明朝的重担。但谈何容易呢?随着岁月的消逝,王了望也进入风烛残年,这样的年龄自然再无心也无力复国大业,只好寄希望于自己的子女,于是又改名为“子望”。时间进入到了康熙年间,国运昌隆,人民安居乐业。有一天,王了望来到麦积山礼佛,遇到麦积山寺庙的方丈,经过点拨,王了望悟到一个道理。于是,应方丈之邀请,他挥笔写下了“是无等等”几个大字。“是”是“正确”“得到”“存在”的意思,“无”是“错误”“失去”“不存在”的意思,“等等”是“如此而已”的意思。整体意思是,得到也好,失去也罢,都不过如此。大概就在这个时候,他最后一次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了望”,最终放弃了反清复明的想法,承认了满清对中国的统治。也许,此刻他心里想的是,如果都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又何必计较当权者是谁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本帖最后由 多多来了 于 2024-1-20 15:54 编辑]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20 15:30
第133窟表现的是释迦牟尼和其子罗睺罗相会,俗称为“释迦会子”。古代工匠把父子相会的场面定格在佛祖右手停顿在罗睺罗头顶的瞬间,这是佛祖释迦牟尼第一次和自己的儿子相见,佛祖慈祥柔和的目光俯视着自己的孩子,伸出柔美纤细的手似乎要抚摸罗睺罗,当您仔细端详,通过佛祖那极为复杂的表情,深深的感觉到了佛祖内心的纠结,既有见到儿子的激动与喜悦,又有对儿子未曾养育的愧疚,同时还要保持一代佛祖的威严。而儿子罗喉罗却双手合十,面带卑怯地站在父亲的身侧,似在问候父亲,又似在向佛祖敬礼。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20 15:32
释迦会子这组造像把释迦牟尼既是人间慈父,又是世外圣人的复杂情感表现在那一双手上既惟妙惟肖,又浮想联翩,那一双手,右手是慈父,左手是慈悲,柔润中不乏大慈,芊芊中不缺大悲。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41355 s, 9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