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帖子主题:黄帝内经(完)
13237个阅读者,154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1-8 08:20
  五邪
  作者: 佚名

  邪在肺则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欬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也。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1-9 11:05
  寒热病
  作者: 佚名

  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之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于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阴以出其汗。

  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未槁,取其少阴于阴股之络;齿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骨痹,举节不用而痛,汗注烦心,取三阴之经补之。

  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苦有所堕坠,四支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取其小腹脐下三结交。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厥痹者,厥气上及腹,取阴阳之络,视主病也,泻阳补阴经也。

  颈侧之动脉人迎。人迎,足阳明也,在婴筋之前。婴筋之后,手阳明也,名曰扶突。次脉,足少阳脉也,名曰天牖,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腋下动脉臂太阴也,名曰天府。

  阳迎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之人迎。暴喑气□,取扶突与舌本出血。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暴挛痫眩,足不任身,取天柱。暴瘅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此为天牖五部。

  臂阳明有入□齿者名曰大迎,下齿龋取之臂,恶寒补之,不恶寒泻之。足太阳有入頄□齿者,名曰角孙,上齿龋取之,在鼻与頄前,方病之时其脉盛,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一曰取之出鼻外。

  足阳明有挟鼻入于面者,名曰悬颅,属口,对入系目本,视有过者取之,损有余,益不足,反者益其。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

  热厥取足太阴、少阳,皆留之;寒厥取足阳明、少阴于足,皆留之。舌纵涎下,烦悗,取足少阴。振寒洒洒鼓颔,不得汗出,腹胀烦悗,取手太阴。刺虚者,刺其去也;刺实者,刺其来也。

  春取络脉,夏取分腠,秋取气口,冬取经输,凡此四时,各以时为齐。络脉治皮肤,分腠治肌肉,气口治筋脉,经输治骨髓。五藏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也;背三;五藏之腧四;项五。此五部有痈疽者死。

  病始手臂者,先取手阳明、太阴而汗出;病始头首者,先取项太阳而汗出;病始足胫者,先取足阳明而汗出;臂太阴可汗出,足阳明可汗出。故取阴而汗出甚者,止之于阳;取阳而汗出甚者,止之于阴。凡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不中而去则致气;精泄则病甚而恇,致气则生为痈疽也。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1-9 11:06
  病狂
  作者: 佚名

  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在内近鼻者,为内眦,上为外眦,下为内眦。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而止。

  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而止。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而止。

  治癫疾始作,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骨也。

  骨癫疾者,顑齿诸腧分肉皆满,而骨居,汗出,烦悗。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筋癫疾者,身倦挛急,脉大,刺项大经之大杼脉。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脉癫疾者,暴仆,四肢之脉皆胀而纵。脉满,尽刺之出血;不满,灸之挟项太阳,灸带脉于腰相去三寸,诸分肉本输。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癫疾者,疾发如狂者,死不治。

  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取手太阴、阳明,血变而止及取足太阴、阳明。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舌下少阴。视之盛者,皆取之,不盛,释之也。

  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阳、太阴、阳明、足太阴、头、两顑。

  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阴、太阳、阳明,后取手太阴、太阳、阳明。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有顷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骨□二十壮。

  风逆,暴四肢肿,身漯漯,唏然时寒,饥则烦,饱则善变。取手太阴表里、足少阴、阳明之经。肉清取荥、骨清取井、经也。

  厥逆为病也,足暴清,胸若将裂,肠苦将以刀切之,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暖取足少阴,清取足阳明,清则补之,温则泻之。厥逆腹胀满,肠鸣,胸满不得息,取之下胸二胁,咳而动手者,与背输,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

  内闭不得溲,刺足少阴太阳,与抵上以长针。气逆,则取其太阴、阳明、厥阴,甚取少阴、阳明,动者之经也。

  少气,身漯漯也,言吸吸也,骨酸体重,懈惰不能动,补足少阴。短气,息短不属,动作气索;补足少阴,去血络也。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1-9 11:06
  热病
  作者: 佚名

  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

  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智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病先起于阳,后入于阴者先取其阳,后取其阴,浮而取之。

  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则泄。所谓勿刺者,有死征也。

  热病七日八日,脉口动,喘而短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间。

  热病七日八日,脉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死。

  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刺肤,喘甚者死。

  热病七日八日,脉不躁,躁不散数,后看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者,勿腠刺之。

  热病先肤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苛轸鼻,索皮于肺,不得索之火,火者心也。

  热病先身涩倚而热,烦俛,干唇口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肤胀口干,寒汗出,索脉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

  热病溢干多饮,善惊,卧不起,取之肤肉,以第六针,五十九,目眦青,索肉于脾,不得索之木,木者,肝也。

  热病面青,脑痛,手足躁,取之筋间,以第四针于四逆;筋躄目浸,索筋于肝,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

  热病数惊,瘈瘲而狂,取之脉,以第四针,急泻有余者,癫疾毛发去,索血于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

  热病身重骨痛,耳聋而好瞑,取之骨,以第四针,五十九,刺骨;病不食,啮齿耳青,索骨于肾,不得,索之土,土者,脾也。

  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能自收,口干,阳热甚,阴颇有寒者,热在髓,死不可治。

  热病头痛,颞□,脉痛,善衄,厥热病也,取之以第三针,视有余不足,寒热痔。

  热病,体重,肠中热,取之以第四针,于其俞,及下诸趾间,索气于胃胳(络)得气也。

  热病挟脐怎痛,胸胁满,取之涌泉与阴陵泉,取以第四针,针嗌里。

  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都、太白。泻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太甚,取内踝上横脉以止之。

  热病,已得汗而脉尚盛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

  去病,脉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脉盛躁,得汗静者,生。

  热病不可刺者有九:一曰:汗不出,大颧发赤哕者死;二曰:泄而腹满甚者死;三曰:目不明,热不已者死;四曰:老人婴儿热而腹满者死;五曰:汗不出呕下血者死;六曰:舌本烂,热不已者死;七曰: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热者死;九曰:热而痉者死。腰折,瘛瘲,齿噤也。凡此九者,不可刺也。

  所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痏。五指间各一,凡八痏,足亦如是。头入发一寸旁三分各三,凡六痏。更入发三寸边五,凡十痏。耳前后口下者各,项中一,凡六痏。巅上一,聪会一,发际一,廉泉一,风池二,天柱二。

  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趾之端,去爪甲如韭叶,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气下乃止。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喉痹舌卷,口中干,烦心,心痛,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叶。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

  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腘中及血络出血,中有寒,取三里。癃取之阴跷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

  男子如蛊,女子如怚,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饮食,先取涌泉见血,视跗上盛者,尽见血也。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1-9 11:06
  厥病
  作者: 佚名

  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

  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

  厥头痛,贞贞头痛而重,泻头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

  厥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头面左右动脉,后取足太阴。

  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

  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

  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头痛不可取于腧者,有所击堕,恶血在于内,若肉伤,痛未已,可则刺,不可远取也。头痛不可刺者,大痹为恶,日作者,可令少愈,不可已。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

  厥心痛,与背相控,善瘈,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先取京骨、昆仑,发针不已,取然谷。

  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大白。

  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溪。

  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间、太冲。

  厥心痛,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渊。

  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心痛不可刺者,中有盛聚,不可取于腧。

  肠中有虫瘕及蛟有也。皆不可取以小针,心肠痛,□作痛,脓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有也,以手聚按而坚持之,无令得移,以大针刺之,久持之,虫不动,乃出针也。并腹脓痛,形中上者。

  耳聋无闻,取耳中;耳鸣,取耳前动脉;耳痛不可刺者,耳中有脓,若有干耵聍,耳无闻也;耳聋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先取手,后取足;耳鸣取手中指爪甲上,左取右,右取左,先取手,后取足。

  足髀不可举,侧而取之在枢谷中,以员利针,大针不可刺。病注下血,取曲泉。

  风痹淫砾,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时如入汤中,股胫淫泺,烦心头痛,时呕时悗,眩已汗出,久则目眩,悲以喜恐,短气,不乐,不出三年死矣。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1-9 11:06
  病本
  作者: 佚名

  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逆而后病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中满者,治其标;先病后泄者,治其本;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

  有客气,有同气。大小便不利治其标,大小便利,治其本。

  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谨详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为独行;先小大便不利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也。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1-9 11:06
  杂病
  作者: 佚名

  厥挟脊而痛至顶,头沉沉然,目□□然,腰脊强。取足太阳腘中血络。厥胸满面肿,唇漯漯然,暴言难,甚则不能言,取足阳明。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足清,大便不利,取足少阴。厥而腹向向然,多寒气,腹中榖榖,便溲难,取足太阴。

  嗌干,口中热如胶,取足少阴。

  膝中痛,取犊鼻,以员利针,发而间之。针大如牦,刺膝无疑。

  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疟不渴,间日而作,取足阳明;渴而日作,取手阳明。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聋而不痛者,取足少阳;聋而痛者,取手阳明。

  衄而不止,衄血流,取足太阳。衄血取手太阳,不已,刺宛骨下,不已刺,腘中出血。

  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阳;阳痛上热,取足厥阴,不可以俛仰,取足少阳。中热而喘,取足少阴,腘中血络。

  喜怒而不欲食,言益小,刺足太阴,怒而多言,刺足少阳。

  顑痛,刺手阳明与顑之盛脉,出血。项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不可以顾,刺手太阳也。

  小腹满大,上走胃至心,淅淅身时寒热,小便不利,取足厥阴,腹满,大便不利,腹大亦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阴,腹满食不化,腹满食不化,腹向向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阴。

  心痛引腰脊,欲呕,取足少阴。心痛,腹胀,啬啬然,大便不利,取足太阴。心痛,引背不得息,刺足少阴,不已,取手少阳。

  心痛引小腹满,上下无常处,便溲难,刺足厥阴心痛,但短气不足以息,刺手太阴。心痛,当九节刺之,按,已刺按之,立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

  颌痛,刺足阳明曲周动脉,见血,立已,按人迎于经,立已。气逆上,刺膺中陷者,与下胸动脉。

  腹痛,刺脐左右动脉,已刺按之,立已,刺气街,已刺按之,立已。

  痿厥为四末束悗,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无休,病已止。

  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无息,而疾迎引之,立已;大惊之,亦可已。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1-9 11:07
  周痹
  作者: 佚名

  黄帝问于歧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徒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搐痛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愿闻其故?歧伯答曰:此众痹也,非周痹也。

  黄帝曰:愿闻众痹。歧伯对曰: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

  帝曰:善。刺之奈何?歧伯答曰:刺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

  帝曰:善。愿闻周痹何如?歧伯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

  黄帝曰:刺之奈何?歧伯对曰: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

  黄帝曰:善。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歧伯对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

  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此内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名曰周痹。故刺猈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瘈坚转引而行之。

  黄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亦得其事也。九者经巽之理,十二经脉阴阳之病也。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1-9 11:07
  口问
  作者: 佚名

  黄帝闲居,辟左右而问于岐伯曰:余已闻九针之经,论阴阳逆顺六经已毕,愿得口问。岐伯避席再拜曰:善乎哉问也,此先师之所口传也。

  黄帝曰:愿闻口传。歧伯对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散,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论不在经者,请道其方。

  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歧伯答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盛则寤矣,泻足少阴,补足太阳。

  黄帝曰:人之哕者,何气使然?歧伯曰: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补手太阳泻足少阴。

  黄帝曰:人之唏音,何气使然?歧伯曰:此阴气盛而阳气虚,阴气疾而阳气徐,阴气盛而阳气绝故为唏,补足太阳泻足少阴。

  黄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气使然?歧伯曰: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补诸阳。

  黄帝曰:人之噫者,何气使然?歧伯曰: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补足太阴、阳明,一日补眉本也。

  黄帝曰:人之嚏者,何气使然?歧伯曰:阳气和利满于心出于鼻,故为嚏,补足太阳荣眉本,一曰眉上也。

  黄帝曰:人之亸者,何气使然?歧伯曰:胃不实则诸脉虚,诸脉虚则筋脉懈惰,筋脉懈惰则行阴,用力气不能复,故为亸,因其所在补分肉间。

  黄帝曰:人之哀而泣涕出者,何气使然?歧伯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气之门户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窍者也,故上液之道开则泣,泣不止则液竭,液竭则精不灌,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故命曰痔精,补天柱,经侠颈。

  黄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气使然?歧伯曰:忧思则心系急,心系急则气道约,约则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也。

  黄帝曰:人之涎下者,何气使然?歧伯曰:饮食者皆入于胃,胃中有熬则虫动,虫动则胃缓,胃缓则廉泉开,故涎下,补足少阴。

  黄帝曰:人之耳中鸣者,何气使然?歧伯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

  黄帝曰:人之自啮舌者,何气使然?歧伯曰:此厥逆走上,脉气辈至也,少阴气至则啮舌,少阳气至则啮颊,阳明气至则啮唇矣,视主病者,则补之。

  凡此十二邪褚,皆奇邪之走空窍者也,故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及为痿厥心悗,补足外踝下,留之。

  黄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肾主为欠,取足少阴,肺主为哕,取手太阴,足少阴,唏者,阴与阳绝,故补足太阳,泻足少阴,振寒者,补诸阳,噫者,补足太阴阳明,嚏者,补足太阳眉本,亸,因其所在补分肉间。泣出,补天柱,经侠颈,侠颈者头中分也,太息,补手少阴,心主,足少阳留之,涎下,补足少阴,耳鸣,补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自啮舌,视主病者,则补之,目眩头倾,补足外踝下,留之,痿厥,心悗,刺足大指间上二寸,留之,一日,足外踝下,留之。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1-9 11:07
  师传
  作者: 佚名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着于方,余愿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于后世,无所络时,可得闻乎?歧伯曰:远乎哉问也,夫治民与自治,治彼与治此,治小与治大,治国与治家,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顺者非独阴阳脉,论气之逆顺也,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

  黄帝曰:顺之奈何?歧伯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人问所便。

  黄帝曰:便病人奈何?歧伯曰: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

  黄帝曰:胃欲寒饮,肠欲热饮,两者相逆,便之奈何,且夫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歧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黄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黄帝曰:便其相逆者,奈何?歧伯曰:便虍者,食饮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凄,暑无汗出,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及不致邪僻也。

  黄帝曰:本脏以身形,支节,□肉候五脏六腑之小大焉,今夫王公大人临朝即位之君而问焉,谁可扪循之而后答乎?歧伯曰:本身形支节者,脏腑之盖也,非面部之阅也。

  黄帝曰:五脏之气阅于面者,余已知之矣,以肢节而知阅之,奈何?歧伯曰:五脏六腑者,肺为之盖,巨肩,陷咽候见其外。黄帝曰:善。

  歧伯曰:五脏六腑心为之主,缺盆为之道,骨有余,以候□□。黄帝曰:善。

  歧伯曰:肝者主为将,使之候外,欲知坚固,视目大小。黄帝曰:善。

  歧伯曰:脾者主为卫,使之迎粮,视唇舌好恶,以知吉凶。黄帝曰:善。

  歧伯曰:肾者主为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黄帝曰:善。愿闻六腑之候。

  歧伯曰:六腑者,胃为之海,广骸,大颈,张胸,五谷及容,鼻隧以长,以候大肠,唇厚,人中长,以候小肠。目下果大,其胆及横,鼻孔在外,膀胱漏泄,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约,此所以候六腑也,上下三等,脏安且良矣。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1-9 11:07
  决气
  作者: 佚名

  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

  歧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何谓气?

  歧伯曰:上焦开,发宣五榖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何谓津?

  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何谓液?

  歧伯曰:榖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何谓血?

  歧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何谓脉?

  歧伯曰:壅遏营气,今无所避,是谓脉。

  黄帝曰:六气者,有余、不足、气之多少、脑髓之虚实、血脉之清浊、何以知之?歧伯曰:精脱者,耳聋;气脱者,目不明;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酸、耳数鸣;血脱者,血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

  黄帝曰:六气者,贵贱何如?歧伯曰: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1-10 12:05
  肠胃
  作者: 佚名

  黄帝问于伯高曰:余愿闻六府传榖者,肠胃之小大、长短、受榖之多少,奈何?伯高曰:请尽言之,榖所从出、入、浅、深、远、近、长、短之度:唇至齿,长九分,广二寸半;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咽门重十两,广一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胃纡曲屈,伸之,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大容二斗五升;小肠,后附脊,左环回周叠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于脐,上回运环十六曲,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三尺;回肠,当脐左环,回周叶积而下,回运环反十六曲,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广肠,传脊以受回肠,左环,叶脊上下辟,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肠胃所入至所出,长六尺四寸四分,回曲环反三十二曲也。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1-10 12:05
  平入绝谷
  作者: 佚名

  黄帝曰:愿闻人之不食七日而死,何也?

  伯高曰:臣请言其故: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榖三斗五升,其中之榖,长留二斗,水一斗五升而满,上焦泄气,出其精微,栗悍滑疾,下焦下溉诸肠;

  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榖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

  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寸之少半,长二丈一尺,受榖一斗,水七升半;

  广肠大八寸,径二寸寸之大半,长二尺八寸,受榖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肠胃之长凡五丈八尺四寸,受水榖九斗二升一合合之大半,此肠胃所受水榖之数也。平人则不然,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故神者,水榖之精气也;故肠胃之中,当留榖二斗,水一斗五升,故平人日再后,后二升半,一日中五升,七日五七三斗五升,而留水榖尽矣!故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榖、精气、津液皆尽故也。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1-10 12:05
  海论
  作者: 佚名

  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刺法于夫子,夫子之所言,不离于营、卫、血、气、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夫子乃合之于四海乎?歧伯答曰:人亦有四海、十二经水。经水者,皆注于海;海有东、西、南、北、命曰:″四海″。

  黄帝曰:以人应之(四海),奈何?歧伯曰: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榖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

  黄帝曰:远乎哉!夫子之合天地四海也,愿闻应之奈何?歧伯答曰:必先明知阴阳、表里、荥输所在,四海定矣!

  黄帝曰:定之奈何?歧伯曰:胃者,水榖之海也,其输上在气冲,下至三里;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

  黄帝曰:凡此四海者,何利?何害?何生?何败?歧伯曰:得顺者生,得逆者败,知调者利,不知调者害。

  黄帝曰:四海之逆顺奈何?歧伯曰:气海有余者,气满胸中、悗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水榖之海,有余则腹满;水榖之海,不足则饥,不受榖食;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黄帝曰:余已闻逆与顺矣!调之奈何?歧伯曰:审守其输,而调其虚实,无犯其害,顺者得复,逆者必败。黄帝曰:善!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1-10 12:06
  五乱
  作者: 佚名

  黄帝曰:经脉十二者,别为五行,分为四时,何失而乱,何得而治?歧伯曰:五行有序,四时有分,相顺则治,相逆则乱。

  黄帝曰:何谓相顺?歧伯曰: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夏秋冬,其气各异,营卫相随,阴阳已和,清浊不相干,如是则顺之而治。

  黄帝曰:何谓逆而乱?歧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俛首、静伏;乱于肺,则俛仰喘喝,按手以呼;乱于肠胃,则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

  黄帝曰:五乱者,刺之有道乎?歧伯曰:有道以来,有道以去,审知其道,是谓身宝。

  黄帝曰:善!愿闻其道?歧伯曰:气在于心者,取之手少阴,心主之输;气在于肺者,取之手太阴荥、足少阴输;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气在于头者,取之天柱、大杼,不知,取足太阳荥输;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取其阳明、少阳之荣输。

  黄帝曰:补写奈何?歧伯曰: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乱之气相逆也。黄帝曰:允乎哉!道;明乎哉!论;请着之玉版,命曰:治乱也。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1-10 12:06
  胀论
  作者: 佚名

  黄帝曰:脉之应于寸口,如何而胀?歧伯曰: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

  黄帝曰:何以知藏府之胀也?歧伯曰:阴为藏,阳为府。

  黄帝曰:夫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邪,藏府之内乎?歧伯曰:三者皆存焉,然非胀之舍也。

  黄帝曰:愿闻胀之舍?歧伯曰:夫胀者,皆在于藏府之外,排藏府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

  黄帝曰:藏府之在胸胁腹里之内也,若匣匮之藏禁器也,各有次舍,异名而同处一域之中,其气各异,愿闻其故?

  黄帝曰:未解其意。再问。歧伯曰:夫胸腹,藏府之郭也;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胃者,太仓也;咽喉、小肠者,传送也;胃之五窍者闾里门户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故五藏六府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状。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卫气并脉循分为肤胀。三里而泻,近者一下,远者三下,无问虚实,工在疾泻。

  黄帝曰:愿闻胀形?歧伯曰: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肺胀者,气满而喘欬;肝胀者,胁下满而痛,脾胀者,善哕、四肢烦悗、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六府胀: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大肠胀者,肠鸣而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飧泄不化;小肠胀者,少腹□胀、引腰而痛;膀胱胀者,小腹满而气癃;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凡此诸胀者,其道在一,明知逆顺,针数不失;泻虚补实,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可定,粗之所败,谓之天命;补虚泻实,神归其室,久塞其空,谓之良工。

  黄帝曰:胀者焉生?何因而有?歧伯曰: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行,有逆顺,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藏更始,四时循序,五榖乃化,然后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

  黄帝曰:善!何以解惑?歧伯曰:合之于真,三合而得。帝曰:善!

  黄帝问于歧伯曰:胀论言:″无问虚实,工在疾写,近者一下,远者三下″,今有其三而不下者,其过焉在?歧伯对曰:此言陷于肉肓而中气穴者也,不中气穴则气内闭,缄不陷盲则气不行,上越中肉则卫气相乱,阴阳相逐,其于胀也,当写不写,气故不下,三而不下,必更其道,气下乃止,不下复始,可以万全,乌有殆者乎?其于胀也,必审其脉,当写则写,当补则补,如鼓应桴,恶有不下者乎?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1-10 12:06
  五癃津液别
  作者: 佚名

  黄帝问于歧伯曰:水榖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愿闻其道?

  歧伯曰:水榖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沬则为痛;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五脏六府,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故五藏六府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夫心系与肺不能常举,乍上乍下,故欬而泣矣!

  中热则胃中消榖,消榖则虫上下作,肠胃充郭,故胃缓,胃缓则气逆,故唾出。五津之榖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

  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阴阳气道不通,四海塞闭,三焦不写,津液不化、水榖并行肠胃之中,别于回肠,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此津液五别之逆顺也。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1-10 12:06
  五阅五使
  作者: 佚名

  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刺有五官、五阅,以观五气;五气者,五藏之使也,五时之副也。愿闻其五使当安出?歧伯曰:五官者,五藏之阅也。

  黄帝曰:愿闻其所出,令可为常。歧伯曰:脉出于气口,色出于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各如其常,经气入藏,必当治里。

  帝曰:善!五色独决于明堂乎?歧伯曰:五官以辨,阙庭必张,乃立明堂,明堂广大,蕃蔽见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博广大,寿中百岁;见此者,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气有余,肌肉坚致,故可苦以针。

  黄帝曰:愿闻五官?歧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

  黄帝曰:以官何候?歧伯曰:以候五藏:故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眦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

  黄帝曰:五脉安在?五色安见?其常色殆者如何?歧伯曰:五官不辨,阙庭不张,小其明堂,蕃蔽不见,又埤其墻,墻下无基,垂角去外,如是者,虽平常殆;况加疾哉!

  黄帝曰:五色之见于明堂,以观五藏之气,左右高下,各有形乎?歧伯曰:府藏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1-10 12:06
  逆顺肥瘦
  作者: 佚名

  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针道于夫子,众多毕悉矣!夫子之道,应若失而据,未有坚然者也。夫子之问学熟乎,将审察于物而生之乎?歧伯对曰: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故匠人不能释尺寸而意短长、废绳墨而起平水也。工人不能置规而为圆、去矩而为方,知用此者,固自然之物,易用之教,逆顺之也。

  黄帝曰:愿闻自然奈何?歧伯曰:临深决水,不用功力而水可竭也;循堀决卫,而经可通也;此言气之滑涩、血之清浊,行之逆顺也。

  黄帝曰:日愿闻人之黑白、肥瘦、小长、各有数乎?歧伯曰: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广肩腋、项肉、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其为人也贪而取与;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之数也。

  黄帝曰:刺瘦人奈何?歧伯曰: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刺此者,浅而疾之。

  黄帝曰:刺常人奈何?歧伯曰:视其白黑,各为调之,其端正敦厚者,其血气和调;刺此者,无失常数也。

  黄帝曰:刺壮土真骨者,奈何?歧伯曰: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此人重则气涩、血浊,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劲则气滑、血清,刺此者,浅而疾之。

  黄帝曰:刺婴儿奈何?歧伯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黄帝曰:脉行之逆顺奈

  黄帝曰:临深决水,奈何?歧伯曰:血清、气浊,疾写之,则气竭焉!

  黄帝曰:循掘决冲,奈何?歧伯曰:血浊、气涩,疾写之,则经可通也。

  黄帝曰:脉行之逆顺,奈何?歧伯曰: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黄帝曰:少阴之脉独下行,何也?歧伯曰:不然。夫冲脉者,五藏六府之海也;五藏六府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行少阴之经,渗三阴;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指间,渗诸络而温肌肉。故别络结则跗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矣!

  黄帝曰:何以明之?歧伯曰:五官导之,切而验之,其非必动,然后乃可明逆顺之行也。黄帝曰:窘乎哉!圣人之为道也,明于日月,微于毫厘,其非夫子,孰能道之也。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隐身或者不在线

回复时间:2024-11-10 12:07
  血结论
  作者: 佚名

  黄帝曰:愿闻其奇邪而不在经者?歧伯曰:血络是也。

  黄帝曰:刺血络而仆者,何也?血出而射者,何也?血少黑而浊者,何也?血出清而半为汁者,何也?发针而肿者,何也?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苍苍者,何也?发针而面色不变,而烦悗者,何也?多出血而不动摇者,何也?愿闻其故?

  歧伯曰:脉气甚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畜积,久留而不写者,血黑以浊,故不能射;新饮而液渗于络,而未合和于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其不新饮者,身中有水,则为肿,阴气积于阳,其气因于络,故刺之血未出而气先行,故肿;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写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而苍苍然;刺之血出多,色不变而烦悗者,刺络而虚经,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故烦悗;阴阳相得而合为痹者,此为内溢于经,外注于络,如是者,阴阳俱有余,虽多出血而不能虚也。

  黄帝曰:相之奈何?歧伯曰: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写之,万全也。故无失数矣,失数而反,各如其度。

  黄帝曰:针入而肉著者,何也?歧伯曰:热气因于针则热,热则肉着于针,故坚焉!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Processed in 0.038635 s, 9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