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别让第三方成了背锅代名词
|
别让第三方成了背锅代名词
红小陈 发表在 新闻聚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68-1.html 7月14日,有关媒体报道《平乐县森林防火规划(2023-2030年)》文本存在个别段落抄袭情况,特别是有关负责人表示,此规划是由林业局和第三方公司合作完成,而有关水文的部分系第三方公司提供的数据,“可能是作为参考,没有修改。如果错了肯定要改,第三方公司做得太粗心了,我们抓紧联系公司来改”引发网友热议。 第三方通常指两个相互联系的主体之外的某个客体。而现在提起第三方,大家都潜意识地把它和背锅对等起来。比如城管开展执法行动时,只要网上出现舆论,一些单位就会快速响应“据我了解,事件当中的涉事人员不是我们城管队员,是第三方外包公司工作人员”。这种发言不管是不是真实存在,反正网友都认为第三方是被推出来当替罪羊的。 本来,第三方在确保交易公平、提供专业服务和降低管理风险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现在一出了问题,不管对错,不经论证,就把锅甩到第三方身上。这种想要快速进行责任转嫁和舆论平息的行为只会适得其反。 甚至,随着网上的议论声越来越大,五花八门的猜测也会随之而来。 比如,这肯定是有人甩锅,谁让咱没有编制。临时工、编外人员、劳务派遣等第三方群体是最为常见的背锅群体,他们相比着正式员工的铁饭碗来说连瓷饭碗都称不上。着急把第三方推出来顶雷,只会让网友认为政府中的干部有不担当,不作为的问题。甚至于,一旦政府发布公告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不出意外,又是第三方”,久而久之就会严重影响政府形象。 比如,活是第三方干,锅是第三方背,还要啥正式工。城市治理外包给第三方公司,智能化数据平台搭建外包给第三方公司,甚至于有些医院的窗口也外包给第三方公司......。活干好了,奖是正式工的,干不好了,锅是第三方的,啥事都要第三方干,啥锅都往第三方身上甩,既然这样还要啥正式工,都让第三方来不就成了,还省钱还荣誉甩锅。 比如,为啥把活都外包,是不是都存在啥利益往来。一些活明明正式工就可以干,为啥要花大价钱外包出去找人干。是不是把活外包出去就能够从中获取利益,获得好处。而且风险还能转嫁,反正出了事,都是第三方干的,和正式员工一点关系都没有。 舆论就像是滔滔洪水,只要爆发、发酵,就会滔滔不绝,一发不可收拾。如果各种谣言不加以制止,就会对政府的影响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会让网友认为很多活没有正式工也能完成;会让网友认为监管就是个摆设,有形没效;会让网友对政府公信力产生质疑。 那么,该如何有效避免第三方成为背锅代名词呢?要就事论事,不急于平息舆论,而是还原事件真相,有错敢认,有错就认。毕竟,犯错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了还往别人头上甩。 还原事件本身。舆论形成后,不要着急去盖盖子,想着捂着不让人知道,就万事大吉。要知道“纸是包不住火的”,弄不好还会“火上浇油”越烧越大。出现舆论,不要畏之如虎,要及时回应,以严查狠的态度,真改实改的决心,捋清事件起因,弄清责任缺失,把事件原原本本的向网友展现出来,绝不回避、绝不遮掩。 避免重蹈覆辙。避免舆论再次出现,监管是重要方式。在聘请第三方时,聘用单位要做好监管审核责任,不能一聘了之,当甩手掌柜。要明确专人专职负责,加强对第三方聘用的监管,不断强化第三方履责意识,谨防一事再犯,重蹈覆辙。 第三方是工作的“贤内助”,而不是用来背锅的“挡箭牌”。不能让第三方成为背锅代名词,出了问题,要有“一是一二是二”态度,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别急于让第三方出来顶雷,当替罪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