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亭(散文故事)
陈建中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五角亭(散文故事)
一、风雨亭 大江穿城而过,江上大桥飞渡,江宽水阔桥多,成了城市一景。今日不说江也不说桥,只说江上第一大桥东头有座值警亭,因为亭子呈五边形,大家都喊它五角亭。久日久之,五角亭不仅成了亭名,也成了地名,连桥头的公交车站、地铁口,都不知不觉的用起了"一大桥五角亭"的站名。 据老一辈人讲,五十多年前,一大桥开建不久就有了五角亭。最初的用途当然是站岗放哨保卫大桥建设。开始,值警岗不过一把遮阳伞两块垫脚石而已。不知那年那月那日,一位领导视察路过,说站岗值勤,没日没夜,有风有雨,能不能为战士着想,把值勤条件改善一下,建个遮阳挡雨的值守亭。 领导有指示,下面有行动,不久,一座漂亮的值勤岗亭拔地而起。 这座值守亭青砖砌成,黛瓦盖顶,高约两米有余,内径两米见方,正正规规的五边形,每边上半截是透明玻璃大窗,亭门处也不例外,以方便观察。亭子四周,建筑师锦上添花,用打磨过的花岗岩,砌了一圈矮矮的围栏。围栏不高呈圆形,颜色暗红典雅,既可使五角亭不再单调,又可供行人坐下休息,可谓一举多得。从此,五角亭成了桥头一景。 大桥完工,剪彩通车,五角亭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本应拆除。神差鬼使,没有想到它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既没有人拆除它,也沒有人维护它,桥头五角亭从此无人问津。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它成了环卫工人堆放卫生工具的场合,一把大锁锁住了亭子门,透过玻璃窗,路人看到的只有竹枝扫帚。 我的故事就从这里开讲。 二、文明岗 故事的主人公姓武,环卫工,有人说他年近花甲,也有人说他年过半百,武五同音,大家顺口喊他五嗲,其实他无家无室,无儿无女,孤独老男一个。 十多年前他从乡下跑到城里找"米米(钱)",百无一技,检过垃圾,当过搬运,摆过地摊,最后找了一个扫地的工作。工作不轻不重,收入不多不少,只要好好干,失业风险几乎为零,还蛮对口味,他总算在城市站稳脚安下神来。 五嗲的打扫卫生范围就在五角亭这一片,扫地扫累了,他喜欢在五角亭的围栏上坐一坐,抽支烟,和路人聊聊天,甚至在围栏上躺一躺,舒展一下四肢。日复一日,春夏秋冬,五嗲手舞竹扫把,从桥头扫到春姑广场,一个月拿着两千"米米",饿不着,养不胖,日子就这么过着,比较农村脸朝黄土背朝天黑汗雨流綉地球的日子,五嗲心满意足了。 夏日炎炎,五嗲改变了作业时间,从平常八时开始作业改为起早摸黑清扫,地没有少扫,少晒了太阳,人得了个清凉。 他早上五点不到来到五角亭,拉开架式开始扫地。桥头公园空空的,只有昨晚游客留下的垃圾。五嗲习惯性的望了望江畔,隐约发现一个人,还是个女人,在河边独饮独泣。好像有些不正常。 他停下扫帚,关注起来。只见女人尚年轻,说不定是个妹儿。 说时迟 那时快,只见那女人酒瓶一甩,歪歪扭扭,朝河边走出。 "不好!"五嗲预感会出事,扫帚一扔,跑步奔向河边。 "扑通!"女人跳河了。 五嗲来不及多想,把手机钱包往岸上一丢,鞋子只脱了一只,跟着跳下水去,救人要紧啊。 女人不会游泳,像个称砣直往下沉,求生的本能又使她两手乱抓,扑腾着想抓住点什么。 还算里手,五嗲从背后一把抓住那个女人,使岀吃奶气力往岸边拖。 女人并不配合,唠叨着"让我死",手乱抓脚乱蹬。最后,五嗲累了,那个女的也累了,兩个人歪歪倒倒挪上了岸。 打通110,叫来民警,后面的事倒是简单了。跳水女人被家人领走了,据说是失恋了。 《环卫工勇救失恋女》,消息被好事佬发在网上,跟着市报记者也来采访,于是乎五嗲成了"名人"。 正值文明单位评选,五嗲好事做得正是时候,环卫公司的领导觉得脸上有光,又是奖励,又是慰问,把五嗲夸得都不晓得自己姓什么了。 那天,领导接见了五嗲,问他生活上有什么困难。 他说,感谢领导,一切都好。就是租房的钱有点出不起。 领导点点头,什么也没有说。 半个月后,公司告诉五嗲,己经把五角亭改造成一间简单的臥房,他可以搬进去住,不用交房租了。 五嗲高兴坏了,每月可以省下几百米米,早上的光头粉可以換成肉丝粉了。 搬家那天,五嗲发现,五角亭门上贴了一块牌子,上书:环卫文明岗。 五嗲拍了拍脑袋:还是领导高明! 从此,五嗲名正言顺合情合理成了五角亭的常居人口。 三、大大崽 事情至此,我的故事也讲完了。没有想到的是五嗲没事找事,无事生事,又惹出一段故事。 好多年过去了,五嗲年过六旬(当然是以身份证为准),也将退出现有岗位吃社保。何去何从,他要么重回乡下落脚,要么继续打油都市。这些都不是问题,他反正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到哪里不是过日子,大了不起去福利院,去过那种享清福的单调日子,以渡余生。 问题是五嗲给环卫公司出了一道大难题,想不到他也有拖油瓶。 话说五嗲住进五角亭,又有面子又实惠,心里那个美的睡不着,睡着了也打哈哈。五角亭紧挨桥头公园洗手间,那可是城里第一好的公共卫生间,装饰像宫殿,卫生干净不讲,还有冷热水和吹风机。这些年来,五嗲身居五角亭,洗漱、方便在公共卫生间,洗衣在河边,烧水煮饭用电磁炉,日子过得可称心呢。 也不知从哪一年开始,五嗲收留了一个流浪孤儿。那个男娃四肢健全却有些智力欠缺,从哪里来也说不清楚。娃儿喊五嗲为"嗲嗲(爷爷)",把五嗲喊老了,喊五嗲为"爹爹(爸爸)",又把五嗲喊嫩了,愚中生智,想不到娃娃一口一个"大大",喊得五嗲双眼都笑眯了。 "大大",是五嗲的家乡话,可以用来称呼父亲的哥哥,也可称呼父亲的姐妹。亲不亲,家乡人,从此,五嗲对娃娃的照顾又多了一份亲情,并给他起了个小名:大崽,大大的儿也。 有人说,五嗲不当爹不当妈,桥头检了个便宜崽。五嗲说,娃儿像个小狗小猫,我在那他跟到那,赶都赶不跑。心一软,我就收留了。想不到,带着带着,还带出感情来了。他不想走,如今,我也不愿他走,无非是床窄,挤一挤,现在还睡得下,碗小,多盛一回,如今还养得活,更何况还有社会上那么多好人,有人送衣,有人送鞋,天无绝人之路。别人养宠物,我养个宠娃,不犯那一条吧? 现在的难题是,五嗲都要退休了,五角亭决非久留之地。大崽如何安置?环卫公司清扫垃圾又不收人,五角亭又不是收容所、孤儿院,一时间五嗲头都大了,环卫公司也为难了。 四、打卡点 疫情过后,旅游恢复,桥头公园人气爆棚,五角亭有造型有历史有故事,竟然成了网红打卡地。来xx(城市名)不到桥头等于没来,游xx(城市名)必到五角亭!有好事佬树起一块指路牌,上书"五角亭欢迎您!" 五角亭文明岗的牌子旧了,淹没在一片小商品叫卖的海洋中。桥头公园半夜过了还热闹得很,倒下就打瀑鼾的五嗲也睡不着,只有不知世事的大崽睡得像个小猪。是要挪窝了!五嗲自言自语。 环卫公司的领导和五嗲商量,请他挪个窝,有几个选择:一是去住亷租房,公司帮忙联系解决。一是把大崽送去福利院,五嗲另去租房。一是五嗲他们回乡下老家,公司给予适当的安家困难补助。 五嗲说,感谢领导这么多年的关心,让我在公司有个好饭碗,在五角亭有个落脚点。容我想想,再报告领导。 领导说,等你想好了再定。 2024夏季酷热,五嗲起早贪黑站好最后一班岗。淩晨,游人散尽,五嗲无所顾及,光着膀子穿着短裤,一手一把扫帚,使劲从桥头扫起,经过五角亭,一路往春姑广场扫过去。 天亮了,有人发现手持扫帚的五嗲倒在春姑广场。 120来了,环卫公司的领导来了,不明世事的大崽也来了。五嗲还是走了,他倒在岗位上,死于心肌梗塞。 他是个大好人!认识他的人无不叹息无不惋惜。 五角亭的文明岗牌牌取了下来,亭门再次上锁。很快,叫卖小商品小食品的广告牌掩盖了五角亭的玻璃门窗,摆地摊的小商小贩占领了五角亭的四周,五角亭成了不折不扣的网红打卡热点。 大崽被送进了福利院。 五嗲的故事很快被人遗忘。 就在五嗲逝世一周年的时候,环卫公司把五角亭修整粉刷一新,在亭子最显眼的地方重新挂了一块大牌子,上书:武大林文明岗。 武大林三个字被黑边框了起来。 武大林,五嗲的正姓大名也。 我的故事也画上了句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