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关注大龄孤独症人士, 别让“星星的孩子”越长大越孤单
冉国淮 发表在 娱乐八卦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64-1.html
作者声明:本帖为本人原创,未经本人和华声论坛许可,不得转载今年4月2日,是第16个世界孤独症日。"星星的孩子",再次进入舆论聚光灯下。不过,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当"星星的孩子"成长为"星青年",他们还能获得从前般的关怀与扶助吗?他们的未来,又会走向何方?
要知道,作为一种终生障碍,孤独症并不会随着年龄的自然增长而有所好转。而现实是,尽管近年来我国出台了筛查干预、融合教育等方面的多项针对孤独症儿童的帮扶政策,全国各地也都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一定康复训练补贴,并且,不少省市的救助年龄上限已经有所提高,但帮扶对象仍以0-6岁的幼儿为主,最大不超过18岁。 成人孤独症患者没有专门的资金补助,可以领取的,是"残疾补贴"。但是,这份微薄的补贴难以保障温饱,并且,领取它,也就被贴上了残疾人的标签﹣﹣很多孤独症人士并没有智力障碍,也不属于通常意义上的精神病人。这就导致,不少成人孤独症患者的家长不愿意去主动申领残疾补贴。换言之,"星星的孩子"一旦成年、毕业,往往会面对福利保障的断崖式下跌。 另一方面,在社会的偏见与歧视下,成年孤独症人士也面临"就业难",极易陷入无事可做的社会融入困境,丧失了独立谋生的渠道。深圳国际公益学院2022年发布的《大龄孤独症人士的需求与服务报告》显示,中国大龄孤独症人士在社会上的融合就业比例不足5%。不少大龄孤独症人士,不再有学校托底,往往只能待在家里。 对于孤独症者而言,就业是自力更生的必经之路。同时,"职业康复"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如果社会接触减少,大龄孤独症人士的语言、社交等能力很可能减退,曾经康复训练的努力也会付诸东流。因此,提高对大龄孤独症人士的关注度、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促进大龄孤独症人士的就业,尤为重要。 其实,每个孤独症者的具体情况不同,相当一部分轻度、中度患者是能够掌握就业技能的,而且在特定岗位上,他们还可以把自身劣势转化为工作优势。比如,深圳喜憨儿洗车中心专聘孤独症者等心智障碍员工,行为刻板的特点反而促成了他们严格遵照程序、一丝不苟完成任务的优势。可喜的是,目前,还有更多的企业和社会机构在"跟进"。如上海静安,"多.幸福咖啡馆"聘用孤独症咖啡师、烘焙师;福建泉州,社区里的快递驿站让"星青年"们分拣和配送包裹 孤独症不是儿童专属,别让"星星的孩子"越长大越孤单。我们急切地呼唤,能有更长的福利保障年限、更包容的就业环境和更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帮助大龄孤独症人士迈向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更有幸福感的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