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生态保护中,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转型
岳阳独特 发表在 岳阳论坛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248-1.html ![]() 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民间湖长们在长江内河船舶电动化改造领域的行动,是长江经济带绿色转型的重要实践。这一调研不仅呼应了国家“双碳”战略,更体现了民间力量在生态保护中的深度参与。以下从协会背景、调研行动、政策支持、行业进展及挑战等方面展开分析: ![]() 协会民间湖长的角色定位,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成立于2015年,由渔民转型的环保志愿者组成,专注于洞庭湖生态修复与污染防治。其核心成员何东顺、程保先、都家绘、曹福良、王礼良等人自2020年起持续开展船舶岸电使用调研,发布多份长江内河岸电观察报告,推动政策落地。 ![]() 调研行动的核心内容与成果。民间湖长作为“河长制+”模式的延伸,通过巡护、宣传和联防机制,将环保理念渗透到基层。例如,在船舶电动化改造中,他们可能通过实地走访船主、收集使用反馈等方式,为政策制定提供一线数据。 ![]() 岸电使用调研的延续与深化。 ![]() 协会自2020年起连续四年跟踪长江内河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情况,发现岳阳港岸电设施覆盖率提升至89%,但仍存在接插件标准不统一、使用成本高等问题。2025年的调研可能聚焦于电动船舶的技术可行性、充电设施布局及政策激励机制,例如对比LNG动力船与纯电动船的减排效果。 ![]() 政策建议与技术创新。协会在2021年《长江经济带内河港口岸电使用问题观察报告》中提出细化《长江保护法》监管细则、加强船港数据共享等建议。当前调研可能进一步推动船舶受电设施改造补贴政策落地,例如借鉴湖北省对LNG动力船的资金支持模式。此外,协会可能关注智慧岸电技术,如南京港的“一站式智慧岸电”解决方案,通过扫码接电、自动结算等功能提升使用便利性。 ![]() 区域示范与公众参与协会联合长沙绿色潇湘环保科普中心,将岳阳港的岸电使用经验推广至长江流域。民间湖长则通过社区宣传、船员培训等方式,引导船主参与电动化改造。 ![]() 政策与行业支持,国家战略与地方实践。 ![]() 交通运输部等四部门2021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常态化。湖南省2024年启动“电动湖南”电动货船示范项目,计划在岳阳港城陵矶港区建设充换电站,并推动2艘208TEU电动集装箱船投入运营。这些政策为协会的调研提供了制度框架。 ![]() 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2025年4月,湖北省交付的万吨级LNG微引燃动力散货船“长航货运005”,通过清洁能源应用减少硫氧化物排放90%。与此同时,全球最大纯电动运输船在宜昌开建,续航能力达500公里,为内河电动船舶提供了技术标杆。协会的调研可能评估这些技术在洞庭湖流域的适用性。 ![]() 挑战与未来方向。成本与基础设施瓶颈。电动船舶初期投入高,且长江流域充电设施覆盖率不足。例如,南通港因岸电使用便利性排名第一,而岳阳港仅列第五。协会可能建议政府通过“以电代油”补贴、优先过闸等激励措施降低船主改造成本。 ![]() 生态保护与经济平衡。东洞庭湖作为重要湿地,船舶污染直接威胁江豚等物种生存。协会的调研需在环保目标与航运经济之间寻找平衡点,例如推动货船电动化的同时,保留传统货船的生态友好型改造路径。 ![]() 跨区域协同与数据共享。长江岸电监管信息系统已实现船舶使用情况实时监测,但不同省份的技术标准和补贴政策尚未统一。协会可能呼吁建立跨省数据平台,促进船港电三方联动,例如借鉴江苏省的岸电监管系统。民间力量的独特价值协会民间湖长的行动填补了政府监管的“最后一公里”。例如,近**们通过抖音等平台曝光违规倾倒淤沙事件,倒逼执法部门立案调查。在电动化改造中,这种“自下而上”的监督与建议,能够加速政策落地,同时提升公众对绿色航运的认知。 ![]() 结语: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民间湖长的调研行动,是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的微观缩影。通过技术调研、政策倡导与公众参与,他们正在推动内河航运从“油驱动”向“电驱动”转型。未来,这一行动需与政府、企业形成合力,破解成本、技术与基础设施难题,为长江流域的生态修复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方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