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他用余生守护那光亮[下载]
|
|
他用余生守护那光亮[下载]
computer2014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2025年1月25日,张纯如的父亲张绍进去世,享年88岁。
说到张纯如,很多人都知道她的故事。 她花3年时间写下《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向世界揭露日军的暴行。而她自己因为在长期调查中看到太多残忍的真相,再加上日本右翼分子的不断恐吓,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张纯如去世后,她的父母继续她未竟的事业。当张绍进离世的消息传来,大家都在致敬接力女儿的义举。鲜有人知,一直将父亲视为榜样的张纯如,才是那个接棒者。 ![]() |
|
1937年1月7日,张绍进出生在江苏宿迁。他刚7个月大时,淞沪会战爆发了。
张绍进的父亲张遒藩时任苏州太仓县县长,一直坚守当地安置难民,帮前线部队挖战壕、造工事。直到日军侵占了苏州,他们一家才跟随部队撤退到重庆。 在重庆,张绍进度过了整个童年。 彼时,日本空军正在集中火力轰炸重庆。幼年的张绍进经常看到日军的飞机在天空盘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丢下几颗炸弹,然后轰隆一阵爆炸,四周便化作一片废墟。 张绍进上一二年级时,老师有一次讲起南京大屠杀,听到日本人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张绍进心里满是愤慨。他不明白,祖国为什么会受这样的欺凌,如何才能报几十万同胞的血海深仇? 年少时期,张绍进最敬重的人就是父亲张遒藩。 1933年,张遒藩在成为宿迁县县长的第一年,就召集一些知识分子搜集文物,又四处集资,修建了马陵公园,公园的主题是纪念抗日英雄和爱国诗人。张遒藩想用这种方式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 后来,张遒藩又被任命为江苏省第四行政区专员兼司令。正值战乱,很多民众挤入南通。张遒藩立马着手在南通的东门、西门、南门3处设立粥厂,并四处寻找适合的房子来当招待所。 除此之外,他还联络了一些工厂,号召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去工厂里干活,挣生活费。他始终认为,作为中国人,倾尽所能为同胞做一点事,才能问心无愧。 父亲做的这些事,深深地刻进张绍进的脑海里。 高中毕业那年,张绍进以甲组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台湾大学物理系,随后又获得哈佛大学的奖学金,前往美国深造。他一心钻研学术,成就斐然,他的学术著作《量子场论》在美国物理界影响很大。 ![]() |
|
1964年,张绍进和爱人张盈盈举办了婚礼。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形容他们的爱情,那就是——两个灵魂相似的人,找到了彼此。
张盈盈也跟重庆颇有渊源。那时,张盈盈的母亲在重庆宽仁医院待产。一天,空中突然飞来几十架飞机,密密麻麻的炸弹接连掉落在医院里,四周瞬间火光冲天。 在南岸上班的张盈盈父亲远远看见这一幕,急坏了,警报尚未解除就乘坐第一班轮渡赶到医院。一到医院,他看到医院门都被炸破了,以为妻子没命了。正要放声大哭时,护士赶过来告诉他,所有病人都被抬到了防空洞,他的妻子安然无恙。 3岁那年,张盈盈跟着父母搬到了沙坪坝的覃家岗,她的童年跟张绍进一样,充斥着日军空袭的轰炸声。 在张盈盈的记忆里,常常是母亲刚做好饭,轰炸就开始了。次数多了,父亲干脆把行军床和桌子放到防空洞里。轰炸一开始,张盈盈就搬着自己的小板凳和母亲一起钻进防空洞。 条件虽然艰苦,但父母对张盈盈的期望很高,从未放弃对她的培养。童年时,她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金钱可能会遗失或者被人盗走,但我们脑中的知识永远不会被人盗走的。” 张盈盈最终进入哈佛大学的生物化学专业攻读博士。去美国学习时,父亲特意叮嘱她:“你是去学习现代科技的,你要知道,中国拥有5000年的历史。说到哲学和道德,西方世界需要向我们学习!” 这种骨子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热爱,让张盈盈和张绍进组建家庭后,也给自己的小家立了一个家规——学中文,说中文,不可忘记自己的根在中国。 ![]() |
|
1967年,张绍进夫妇从哈佛大学毕业,进入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全身心地投入学术研究。
闲暇时,两人也会讨论未来孩子的名字。最终他们从《论语•八佾》中选取“纯如”二字,希望孩子求真、纯粹。1968年3月28日,张纯如出生了。 4岁那年,张纯如提出想写故事,但她还不会写字,只会比画。张盈盈知道后立马找来纸笔,让孩子把想写的全画在纸上,再由她一页一页地转成文字。完成后,张盈盈还在上面郑重地写下——“张纯如所著的故事”。 这是张纯如写出的“第一本书”。 为了让张纯如学习中文,张绍进夫妇一进家门就只说中文。张纯如听不懂的地方,他们一遍遍地教。在这个家里,始终保有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必须传承的家规。 张纯如长大后,张绍进开始给她讲自己当初在祖国的经历:日本人如何猖獗,飞机的轰鸣声多么刺耳,还有在南京发生的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9岁左右的张纯如听了这些事后,被南京大屠杀震惊,她专门跑去图书馆查资料。但是,她发现美国的图书馆里有一点相关的资料都查不到。她有跑去学校问老师,老师也书全然不知。 父母口中那些惨烈的往事,在这里似乎是不存在的,张纯如也怀疑过是不是父亲讲得太夸张了。 可父亲的讲述是那么真实,那些事情仿佛是昨天发生的:山河破碎、同胞罹难、血流成河……各种细节触目惊心,父亲不可能编造这样的谎言。 为什么这段历史在美国竟几乎无人知晓?从那时起,张纯如一直想找出真相。 后来,张纯如偶然参加一个展会,里面全是日军侵华罪行的照片:砍下的头颅、剖开的肚腹……她第一次亲眼看到自己的同胞被残害的事实。那一刻,张纯如明白了:有人在刻意掩盖这段历史! 1994年,张绍进夫妇接到了张纯如的电话,女儿决定把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情况写出来。两个人听后非常支持,鼓励女儿去寻找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整个过程中,他们一直耐心地陪着张纯如,仔细读她寄来的信,给她提出建议。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成稿后,张绍进夫妇比张纯如还感到欣慰——他们知道女儿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于是把这本书看作自己的“亲外孙”。 但随着这本书的影响越来越大,张绍进夫妇开始担心女儿。有人持续质疑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继而演变为对张纯如的人身攻击。精神压力导致张纯如患上了抑郁症。 张绍进夫妇搬到了离女儿很近的地方,照顾她的起居,并时刻嘱咐她注意人身安全。他们要保护自己的女儿,更要捍卫那些被女儿揭示的真相。 然而事与愿违,几年时间过去,张纯如遭受的恶意打击不减反增。 在一次签售会上,张纯如再次受到威胁,精神崩溃。张绍进夫妇知道后,立刻赶到女儿身边。 他们竭尽所能保护女儿,可最终还是失败了。 2004年11月9日,听到女儿去世的消息时,张绍进顿觉天旋地转,唯一清晰的只有脑海中女儿那句轻柔的呼唤:“爸爸、妈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