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陈嘉庚,为了那些走进教室的女童[下载]
|
|
陈嘉庚,为了那些走进教室的女童[下载]
computer2014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陈嘉庚,这是一个我从小熟悉的名字,这个名字,和如诗如画的厦门大学、气势恢宏的集美学村联系在一起。
在位于厦门市的陈嘉庚纪念馆,我看到他和汪精卫等人的合影,原来他们相识于辛亥革命时期,私谊甚厚。但是,当抗战期间汪精卫对侵略者“议和”时,陈嘉庚几次致电汪精卫,先是质问,后是苦心规劝。可惜无果。1938年10月,国民参政会在重庆开幕,身在新加坡的陈嘉庚以电报提交了自己的提案,其中说:“在敌寇未退出国土以前,公务人员任何人谈和平条件者,当以汉奸国贼论。”大节面前,陈嘉庚愤然与汪精卫割席断交,以大义警醒社会,呼吁同胞一起抗战。 都知道陈嘉庚为了教育倾尽了一生的财富和心力,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也是女子教育的开拓者、先行者。在100年前,陈嘉庚就打破“重男轻女”的时代偏见,创办女子小学和女子师范。“居今时世,非但男儿当受教育,女子亦当受教育。在浅识之人,多云女子受教育乃为他姓造福,而不知其未嫁之前,能教其弟侄,既嫁之后更能顾爱父母家以及造成女子自身之幸福也。”——陈嘉庚的先见之明,超越了他的时代。 都说陈嘉庚为了教育挣钱难、筹钱难,殊不知他花钱更难。你以为创办了学校,让人免费上学,大家就纷纷送孩子来上学了?错了,当时的很多人并不愿意让女孩来上学。 那是1916年,对长期受封建思想禁锢的集美乡亲来说,女子上学本来就是海外奇谈,加上集美人主要以讨海为生,女孩可以在家剖海蛎、做杂事,多少可以挣一点钱贴补家用,如果她们上学,这些事谁来做?不是影响家庭收入吗?所以绝对免谈。为了让女孩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陈嘉庚委派胞弟陈敬贤携其夫人王碧莲深入各家各户,苦口婆心地动员。他们经常要自己带一把凳子上门,苦口婆心开导很久......为了让一个女孩上学,有时候,竟然要说服三代人。 为了鼓励女孩上学,陈嘉庚决定给每个女孩每月补助两元,局面就此打开。花钱请人来读书,这在私人创办的学校中,是绝无仅有的。 1917年2月,集美女子小学正式开学,校名定为“私立集美女子两等小学校”,让女童接受现代教育。为了进一步提倡女子上学,陈嘉庚决定在集美学校设立女子师范部,招收女子师范讲习科和预科,首期100名学生。陈嘉庚还开办“妇女夜学”,招收15岁到50岁的女性,教授文化知识。 遥想100年前,那些走进了教室的女性,我看到了她们眼中的光亮,我知道,在她们眼前,一个新的天地打开了。因为陈嘉庚,她们的命运改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