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那一抹红色(散文)
元旦,儿子通过微信发来一张天安门照片,说是路过天安门广场时拍摄的。
照片很工整,蓝天,纯之又纯的蓝色,红墙,庄严感十足的红色,国徽正中高悬,两边各有五根大立柱相衬,城墙两端各有四面红旗猎猎飘扬,两幅大标语分外显目,城门上的伟大领袖画像,庄重慈祥。
一张标准的普通天安门正面照,收到后我却很高兴,马上回信儿子:谢谢你的新年礼物,谢谢你对老人心情的理解和尊重。
儿子知道,老爸老妈有一个情结:最爱天安门那一抹红色,红色的朝霞,红色的城墙,红色的旗帜,红润的脸庞,我常说,那里跳动着共和国的红色心脏。
我和天安门的缘分起自1966年,那年,在天安门广场,我目睹了伟人在城楼上挥手走动,聆听了伟人的浑厚声音"人民万岁!"百万分之一的我感到无比幸福,总觉得一轮红日从眼前升起,照在身上,暖在心头,永远不会落下。
若干年后,儿子对我说,你那是一种红色情结,一种扑素的阶级感情。
我说:是啊,一抹朝霞在心头,一轮红日永不落,也是我们这代人的一点点念想,一点点精神寄托,一个时代有一时代的精神寄托,烙印打上去,一时半会还消除不了!
想不到,我和北京城和天安门真有了后续缘分。2000年,儿子去国外求学,在首都机场和儿子挥挥手再见后,我和老伴在北京呆了两天。我们用一天时间瞻仰了主席遗容,参观了人民大会堂,最后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站在城楼,想想当年伟人曾在这里宣布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曾在这里检阅千军万马,号召百万学子,敬仰之心油然而生。我们站在伟人曾经站过的地方,俯瞰天安门广场,远处前门遙遙相对,中缝线上的建筑物小了远了,广场上人头攒动,一切都是那样明媚和谐。老伴对我说:了心愿了!我对老伴说:难得一来,留个影吧。"咔嚓!"摄影师给我们老两口来了一张天安门城楼合照,这也是我们与天安门最亲密的一次接触。
几年后,儿子有了儿子,儿子工作在北京,小家安在北京,我们时不时来到京城带孙儿。儿子知道我们的心思,每年大年初一,一定陪我们去天安门。我们笑着说:春节初一去看看老爷爷,他老人家会一年到头保佑咱们。
天安门广场不能停车,我们坐地铁去。凛冽的寒风挡不住人们的热情,来天安门广场的人很多。我们面对城墙,注目伟人画像,心里默默祈祷:感谢您解放了天下穷苦百姓,感谢您让百姓安居乐业!儿子按下快门,给我们留下新春第一照:天安门留影!
这个节目保留多年,直到孙子大了,不再需要我们陪伴过年,而是他们来到湖南老家陪伴我们过春节。但是,老伴在敬祖先的时候会多摆上一副碗筷,叨念着说一句心里话:老人家,您有请!
现在,我们七老八十,去北京难了,去天安门的机会少了,但是,天安门上空的那一抹朝霞,城楼围墙的那一抹深红,伟人画像的那一抹微笑,我们不会忘,永远也忘不了,那是历史留下的烙印,它深深刻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