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这与世隔绝的“女巫集中营” ·神州霾伏,中国还不能忽略的三个人 ·远离那些只抢红包不发红包的人
·英国木匠发明“水上行走器”上演奇迹“水上漂” ·范冰冰挚友雌雄难辨比明星还抢镜 ·说康熙与乾隆两帝死于“雾霾”靠谱吗?
·种香死人馅饼做法简单易学哦 ·宋代“娱乐圈”生态:女艺人收入高 ·战机侧颜也很美:中美俄五代机同角度比较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1119个阅读者,0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论坛职务 特定用户群 隐身或者不在线 千年飞山
发帖4360|玫瑰473
花生: 593
金币: 60
头衔:华声辣评人
等级:圣仙

发表时间:2025-1-22 09:52

诱饵效应:防止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套路”



千年飞山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诱饵效应:防止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套路”

生活中,你有没有被“套路”的经历?
看到“打折”二字就走不动路,忍不住剁手,为了凑单买了一堆用不着的东西,算下来根本没省多少;
朋友开口找你借10万,你说太多,他说那借5万吧,你同意了,事后想来有些后悔,自己也不富裕,但话都说出口了又不好反悔;
进了奢侈品店,销售员接待你态度冷淡,心里很不平衡:不要小瞧我,为了证明自己有实力,一冲动消费了好几万;
到处办会员卡,觉得能便宜不少,可一年到头也没有去几次.......
套路背后,其实都有心理学原理,说白了,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让人买单。
我们每天都要做许多选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食物、买什么商品,等等。
在做决定时,我们总认为这些选择是出于自己的真实想法,但事实上,我们有时会被“诱饵效应”影响和左右,导致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一个制定旅行计划的游客,此时正在罗马和巴黎两个目的地间抉择。
最初,旅行社为你提供了两个选项:①罗马行¥20000,②巴黎行也是¥20000,两个完全相同的价格,自然会让你感到犹豫不定。
但两天后,旅行社突然宣布他们开始了一项优惠活动,选项变更为:①罗马行¥20000,②巴黎行¥20000,③带早餐的巴黎行¥20000。
在选项二和选项三的对比下,无疑更多的人会觉得③更划算,因而本来摇摆不定的旅客就会选择选项③,而忽略其本身的偏好权衡。
这就是诱饵效应在起作用,而早餐正是“诱饵”!
那么,诱饵效应究竟是怎样的原理呢?这一效应,又称“吸引效应”,或“不对称占优效应”,是商业中常见的一种心理学现象。
具体来说,指的是在两个不相上下的选项之间加入一个第三个新选项(诱饵),这个新选项会使某个旧选项显得更有吸引力。被“诱饵”帮助的选项通常称为“目标”,而另一选项则被称为“竞争者”。‌
这种现象,在消费决策中尤为突出,商家通过设置次优选项来引导消费者做出有利于商家的选择。
诱饵效应实质上是一种认知偏见,不仅在商品定价中发挥作用,甚至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决策,需要我们更加理智地看待身边发生的一切。
比如,在人际交往中,可以通过适当设置诱饵,引导他人更愿意支持我们的目标,这有利于人生成功,生活顺畅。
生活中,若是想要撩动和征服一个人的心,就要学会运用诱饵效应。
所以,这一理论,不仅仅适用于经济学,更适用于两个人的感情生活。
简单来说,对比就是突出强调某一个人,突出这个人的优秀。
在感情生活里,女人一般都敏感、脆弱又纠结,她们总是不明确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而且往往凭借自己的直觉做出决定。
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一些连她们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但只要一经对比,就全明了了。
就像电视剧《下一站是幸福》中,在上海国际大都市里生活打拼的大龄女精英贺繁星。
她原本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爱着年轻帅气的年下男元宋,正在迟疑要不要与他建立关系的时候,叶鹿鸣闯入了他们之间。
而叶鹿鸣的加入,让贺繁星一下子就明白了她所向往的爱情,并不是热情似火的叶鹿鸣。于是,贺繁星义无反顾地与元宋确立了关系。
这也恰恰说明,在爱情中,巧用诱饵效应能够更加凸显你的好。
诱饵效应加入的实际上是盟友,而不是竞争者。
很多男人认为,爱情是只属于两个人的感情,尤其是在追寻一个自己深爱着的女人的时候,是见不得其他男人靠近她的。
因此,他们坚信自己绝对不需要第三个人加入,甚至对这样的行为嗤之以鼻,觉得这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殊不知,第三个人的加入,反而对这份感情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道理很简单:竞争唤醒潜能,比较推动进步,对比正是前进的基石。
诱饵效应最先是在消费品的选择中被发现的,但现在已经被证明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人生处处都是坑,小坑大坑遍行程;世间多见龌龊事,坑起人来不留情。
所以,我们要谨防无处不在的套路,否则你就会不知不觉中招,甚至上当受骗。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楼下新开了一家奶茶店,招牌珍珠奶茶小杯12块,大杯20块。
你可能在纠结选哪个,这时候店家推出了一个中杯18元的选项。结果,很多人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20元的大杯奶茶。
虽然你花了更多的钱,但你会觉得大杯的性价比更高,感觉自己占了便宜,而店家也因为你的选择,赚了更多的钱。
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诱惑”,或“陷阱”和“套路”!
本来你可能只是想喝杯饮料,不一定非要选奶茶,但当你看到店家的定价策略时,你的关注点就从喝什么变成了买哪杯更划算,从而被你锁定在店里。
在这个例子中,后来加入的“中杯”选项就是诱饵。
很多人面对诱饵时,很容易失去理智判断的基准,会受到眼前对象的比较影响。
正所谓“无商不奸”,精明的商家往往都善于玩套路,在销售时抛出诱饵,诱惑顾客心甘情愿地消费。
更多的时候,诱饵并不需要真的存在。在行销活动中,常常有一种“幽灵诱饵”,比如旅馆会对已经订出去的房间大做广告,有的公司会宣传还没有上市的产品等。
在很多汽车、手机、化妆品等产品目录中,商家们并非奢望卖出多少“豪华套装”和“顶级配置”,而是以此来提高消费者对相关产品的期望价位。
在购买商品时,人们总喜欢进行对比,毕竟很多消费者都认为货比三家才更加容易找到更有价值的商品。
所以,很多商家正是精准洞察了消费者这一心理,在营销上玩出一些套路,“忽悠”消费者,也就是所谓的诱饵,迫使消费者快速做出“正确”的选择。
比如,一些酒店挂上“仅剩2间”这样的牌子引诱消费者,让他们觉得“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点”,现在就是“疯狂抢购”的时刻,于是快速进行消费。
现实中,我们要想消除诱饵效应的负面影响,不被套路“套住”,关键在于要懂得洞察商家的心机。
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时,我们需要考虑哪些是商家的诱饵,哪些是他们真正想销售的目标产品。
以购买鞋子为例,商家可能先给你报一个较高的价格,然后再给你一个稍微便宜的诱饵选择。
这时,你的焦点很可能会被吸引到两个选项上,忽略了你最初想购买的鞋子。
但是,如果你深入思考,认清后面的鞋子是商家的诱饵,你就能以更合理的价格购买你真正想要的商品,而不被诱饵效应所困扰。
总而言之,诱饵效应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心理陷阱,因为人生处处都是套路。
虽然防不胜防,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保持理性,不贪小便宜,时刻注意别人的动机,不忘真正的目标,就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自己的原则与底线,在面对各种选择时,不为诱饵所诱惑、不被套路所套牢,从而书写不凡的人生篇章。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清除文本格式
撤销
重做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字体
大小

居左
居中
居右
左浮动
右浮动
排序的列表
未排序列表
减少缩进
增加缩进
插入邮箱链接
插入图片
插入引用
插入代码
flash
ra
rm
wma
wmv
fly
at
请选择表情分类:显示表情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回顶部

[时政军事] [精彩贴图] [影音帝国] [轻松休闲] [旅 游 区] [38℃生活] [华声文苑] [华声版务] 新手上路 投诉&建议
************************ 特色版面推荐:************************
辣眼时评 军事贴图 军事杂谈 战史风云 特效绝美 网友自拍 摄友摄色 影视时空 音乐地带 FLASH帝国 娱乐八卦
千奇百怪 哈哈笑话 灌水专区 驴友自助 情感酒廊 长沙网 湖南论坛区

Processed in 0.023681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