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主题:从"甲亢哥"的中国之旅看文化自信
|
从"甲亢哥"的中国之旅看文化自信
日新月异1216 发表在 辣眼时评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76-1.html
最近,一位以夸张表情和活力四射风格走红的外国博主,在中国收获了远超其本国的人气和关注,其中国之旅的视频内容在国内外平台均获得极高播放量,网友亲切称呼其为“甲亢哥”。“甲亢哥现象"不是孤例,近年来,从"我是郭杰瑞"到"歪果仁研究协会",越来越多的外国内容创作者在中国互联网上走红,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年轻一代在文化心态上的微妙变化——一种不再需要刻意证明的、从容淡定的文化自信正在形成。
传统观念中,文化自信常被理解为对本国文化的坚守与对外来文化的抵御。然而观察"甲亢哥"们在中国受到的欢迎,会发现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呈现出更加开放包容的特质。中国年轻人不再将外来文化视为威胁,而是能够以平常心看待,甚至主动吸纳、转化。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学生自发组织"甲亢哥"见面会,用流利的英语与之交流;上海街头的年轻人模仿他的标志性动作与之合影;B站上的二次创作视频层出不穷——这些互动中没有文化自卑的谄媚,也没有文化自负的排外,体现的是一种健康的文化主体意识:我欣赏你的特色,同时坚守我的底色。 "甲亢哥"们的走红反映了中国文化生态的包容性增强。中国互联网文化正展现出强大的消化吸收能力——将外来文化元素本土化,转化为新的文化创意。成都的街头艺人借鉴"甲亢哥"的表演风格融入川剧变脸;西安的短视频团队结合其夸张表达方式展示兵马俑文化;甚至一些地方文旅官方账号也开始尝试类似的活泼传播方式。这种文化转化能力,远比简单的文化排斥或全盘接受更为高级,它体现的是一个文明在保持主体性的同时不断自我更新的活力。 在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甲亢哥现象"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自信的一个生动样本。这种自信不再需要通过对立来彰显,不再需要通过排斥来确认,而是表现为一种从容的选择能力——选择吸收什么、如何吸收、吸收后如何创新的能力。当中国年轻人能够毫无负担地为一位外国网红喝彩,同时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保持热爱时,这或许正是文化自信最为健康的状态。作者声明:本帖为本人原创,未经本人和华声论坛许可,不得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