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面前看人品
千年飞山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5-1.html
利益面前看人品
俗语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肚皮,我们很难从外在看清一个人的本来面目。 要真正了解一个人的人品,其实是很难的。很多时候,人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露出真实品性。 但是,当面对事情的时候,一个人的反应和行动往往会暴露他最真实的样子,比如利益之下人格高下通常能够显现出来! 司马迁在《史记》里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句话道出了人性的本质。利益是人性的照妖镜,是检验人品最好的试金石。 在利益面前,最能看清人心黑白,分出人格高低。 清朝时期,翰林院编修李光地和好友陈梦雷同在福建为官。后来,靖南王叛乱,占领了福建,并大肆抓捕当地官员。 李光地幸运地逃脱了,但陈梦雷因为双亲被扣押,只得假意“归顺”。 数日后,二人密会,陈梦雷突然提议:“何不我做内应,刺探敌情,你来上报给朝廷,这事成了,你我都有一份天大的功劳。” 李光地一听,连连称妙。之后,陈梦雷一得到什么消息,便偷偷告诉李光地。 然而,在上报朝廷时,为了独占功劳,李光地在情报上只署了自己的名,对陈梦雷只字未提。 平定叛乱后,李光地立了大功,被破格提拔为内阁学士,而陈梦雷等了又等,原本期望中的封赏,却迟迟没有到来。 于是,他致信李光地,请他说明情况。没想到,李光地不仅没有解释,反而抹黑陈梦雷为“叛党余孽”,请求治他的罪。 这时,陈梦雷才恍然大悟,原来功劳被李光地独自霸占了。他既气愤又失望,立即写了一份《绝交书》,指出李光地为了名利“欺君负友”。 这件事暴露后,李光地顿时被千夫所指,很快就身败名裂了。 想起洛克菲勒说过的一句话:“利益是光照人性的影子,在它面前,一切与道德、伦理有关的本质都将现形,且一览无余。”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平时看上去正直温良,行为端正,可一旦涉及利益问题,便立马丢掉原则,甚至不惜做出违良知的事情。 而真正有德行的人,再多的名与利放在面前,他都能守住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 正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判断一个人的人品,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他在面对利益时的选择。 利益的冲突,最能清晰映照出人品的真实面貌。 在利益的诱惑下,人们往往会展现出真实的自我,此时能否保持做人的原则与道德的底线,便成为衡量人品的重要标准。 追逐利益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在利益面前丧失了人性。 国学老师赵玉平讲过一件事,多年前,他和一个创业的年轻人一起吃饭,聊合作,这个年轻人讲商业、经济、哲学,侃侃而谈,头头是道,赵玉平便动了合作的念头。 但是,在结账的时候,收银台的小妹少收了这个年轻人五十块钱,他发现少收钱了,转身就拉着赵玉平赶紧走,下电梯的时候,兴奋地说:今天运气真好,省了五十块钱! 等那个年轻人走后,赵老师自己又去吧台把钱补上了,回去之后,就把他拉进了黑名单。 赵玉平说:当他的合作伙伴,指不定哪一天就被他卖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自私贪利,做事一定没原则,守正不贪,做人一定有底线。 古人说:利之所在,无所不趋。 追逐利益是人的天性,但是追逐利益的态度和做法,却分出了一个人品性的高低。 金钱面前守不住自己底线的人,终究守不住自己的人生。一个轻易就被利益诱惑的人,对这样的人多看一眼都是罪过。 在利益面前,一个人的本性往往会暴露无遗。 那些自私贪婪的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完全不顾及他人的付出和感受,最终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相反,真正拥有好人品的人,能够在利益面前坚守是非观念,懂得追求共赢,不会只盯着眼前的私利,而是会考虑到更长远的共同利益。 成大事者皆深谙“集众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的道理,正如曾国藩所说“利可共而不可独,独利则败”。 一个人在得到了一定的利益以后,千万不要独自享用,你不与别人分享你的利,你不能做到论功行赏,那你注定会被失败所包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