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这与世隔绝的“女巫集中营” ·神州霾伏,中国还不能忽略的三个人 ·远离那些只抢红包不发红包的人
·英国木匠发明“水上行走器”上演奇迹“水上漂” ·范冰冰挚友雌雄难辨比明星还抢镜 ·说康熙与乾隆两帝死于“雾霾”靠谱吗?
·种香死人馅饼做法简单易学哦 ·宋代“娱乐圈”生态:女艺人收入高 ·战机侧颜也很美:中美俄五代机同角度比较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17058个阅读者,1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隐身或者不在线 好人平安平安
发帖69|玫瑰9
花生: 19
金币: 0
等级:新手上路

发表时间:2024-12-11 17:19

千元机票卖三千,这些“黑代理”真治不了?



好人平安平安 发表在 辣眼时评 华声论坛 https://bbs.voc.com.cn/forum-76-1.html

  近日,消费者韩先生向媒体反映,他通过某个第三方平台花费3357元购买了北京至深圳的往返机票,然后登录另一机票代理App后发现,“含税票价”仅为1070元。

  消费者通过这些代理商App买机票,本来就是图个方便和便宜,可是没想到千余元可以买到的机票,在代理商这里竟然翻了几倍,换谁遇见这样的事也会愤怒。其实像这样遭遇代理商背刺的案例,过去已经发生过很多。不仅是知名度不高的代理商,即便是头部代理商,也经常被曝光“高卖”的情形。

  代理商“低买高卖赚差价”的情况之所以频频出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维权困难,换言之,消费者想对这种明显不合理的现象取证定性,并不容易。“黑代理”给出的最常见理由,是机票价格会实时浮动,消费者就算买完票后发现有了更低的价格,代理也可以把锅甩给航空公司,说是他们调整了价格。一个“实时浮动”,就能让很多消费者无从申辩。

  说白了,这就是代理商利用信息不对称浑水摸鱼。机票是市场化定价,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变动,但是再怎么变动,可以千元买的机票要花三千多,也属于极小概率事件。如果这算“意外”,恐怕也是代理商“低买高卖”时没掌握好分寸,暴露了其贪婪的一面。既然该代理平台不承认赚了差价,那就有必要由监管介入,好好查一查韩先生这一单,买入价是多少,差价是不是在合理范畴。

  有没有“低买高卖”,代理商和消费者之间,多数时候都是各执一词。代理商坚持说票价是市场化浮动,但消费者眼睁睁看到自己花了冤枉钱,怎么能接受这样的“市场化”?虽然说消费者可以货比三家,可如果“低买高卖”成为行业惯例,消费者实际上就没有更好的选择。

  很多消费者猜测代理商的套路是,对于新客户,他们能真正让利,用低价拉新;当客户习惯了在代理商这里买票,成了熟客之后,就有可能被“低买高卖”。只要没高得过分,消费者可能一时还发现不了。这也就是近几年消费者经常声讨的“杀熟”,只不过就像否认赚差价一样,这些代理商也不会主动承认“杀熟”的存在。

  因为票价信息不透明,要消费者去证明赚差价或者杀熟的存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能寄望于监管部门。监管至少可以在两个层面发力,其一是抓住一些典型案例,摸清代理商是否存在“低买高卖”,对于确实违规的企业,要严格处罚,以儆效尤;其二是畅通举报渠道,并及时以调查回应每一个举报,把这些举报和处理情况公开,让更多消费者知道哪些代理商是被举报的常客,或许也能起到威慑作用。监管多一些努力,行业的乱象就能少几分。(守一)

隐身或者不在线 sdslmwg
发帖9553|玫瑰60
花生: 320
金币: 20
等级:掌门元老

回复时间:2024-12-13 11:00
只能说监管不到位!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清除文本格式
撤销
重做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字体
大小

居左
居中
居右
左浮动
右浮动
排序的列表
未排序列表
减少缩进
增加缩进
插入邮箱链接
插入图片
插入引用
插入代码
flash
ra
rm
wma
wmv
fly
at
请选择表情分类:显示表情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回顶部

[时政军事] [精彩贴图] [影音帝国] [轻松休闲] [旅 游 区] [38℃生活] [华声文苑] [华声版务] 新手上路 投诉&建议
************************ 特色版面推荐:************************
辣眼时评 军事贴图 军事杂谈 战史风云 特效绝美 网友自拍 摄友摄色 影视时空 音乐地带 FLASH帝国 娱乐八卦
千奇百怪 哈哈笑话 灌水专区 驴友自助 情感酒廊 长沙网 湖南论坛区

Processed in 0.023204 s, 8 q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