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这与世隔绝的“女巫集中营” ·神州霾伏,中国还不能忽略的三个人 ·远离那些只抢红包不发红包的人
·英国木匠发明“水上行走器”上演奇迹“水上漂” ·范冰冰挚友雌雄难辨比明星还抢镜 ·说康熙与乾隆两帝死于“雾霾”靠谱吗?
·种香死人馅饼做法简单易学哦 ·宋代“娱乐圈”生态:女艺人收入高 ·战机侧颜也很美:中美俄五代机同角度比较
发新帖  新投票  回帖  关闭侧栏
帖子主题:帝鉴图说
5427个阅读者,66条回复 | 打印 | 订阅 | 收藏
论坛职务 隐身或者不在线 zyesheng
发帖674399|玫瑰6858
花生: 57858
金币: 2359
头衔:风云楼*老张/灌水专区★水手
等级:大彻大悟

  68 碎七宝器
  作者: 张居正

  68 碎七宝器

  宋史纪,太祖尝见蜀主孟昶宝装溺器,命撞碎之。曰:“汝以七宝饬此,当以何器贮食?所为如是,不亡何待!”

  【解】 宋史上记,太祖平蜀之后,曾见蜀主孟昶有一个溺器,是七样宝贝装成的。太祖见了大怒,命左右打碎之。说道:“七宝是珍贵之物,就做饮食之器 也是奢侈不该的! 汝却把来装饰溺器,不知又用何等的器皿去盛饮食?其侈用暴殄,一至于此。欲家国不至败亡,岂可得乎?”夫太祖为创业之君,其言真足以垂戒万世!人君推此, 件件都该崇尚朴素,乃为爱惜福禄,保守国家之道也。

  【注】本则出自《宋史·太祖本纪》。溺器:小便器。暴殄:任意糟践、浪费。






  69 受言书屏
  作者: 张居正

  69 受言书屏

  宋史纪,太祖征处士王昭素为国子博士。召见便殿,年七十余矣。令讲乾卦,至九五飞龙在天,昭素援引证据,因示讽谏微旨。太祖大悦。问治世养身之术。对曰:治世莫若爱民;养身莫若寡欲。太祖爱其言,书于屏几。

  【解】 宋史上记,太祖之时,有个处士姓王名昭素。太祖素知他有学行,征聘他来做国子监博士。既至,召他进见于便殿。此时昭素年七十余岁矣。太祖命他讲《易》经的“乾卦”,至第五爻飞龙在天,乃是人君之象。昭素讲论君道,援引古时帝王以为证据,遂陰寓 讽动劝谏之意。太祖见他忠直,大喜悦他,就问他治天下与养身的道理。昭素对说,治天下,莫如爱恤百姓;养身体,莫如寡少嗜欲。盖民为邦本,本固则邦宁。故 治国之道,莫如爱民也。欲为身之害,害少则身安。故养身之道,莫如寡欲也。太祖爱他说得有理,将这两句言语,书于屏风及几案上,欲时时警省,不致遗忘也。 然寡欲爱民,固皆致治之要,而寡欲一言,又为爱民之本。盖自古百姓不安,皆因人主多欲。或好兴土木,或恣意声色,或妄开边衅,或求珍奇玩好之奉,或耽驰聘 游幸之娱,此等事,皆不免伤民之财,劳民之力。上之所欲无穷,下之所需难继,以致海内騷然,百姓怨叛,而君身不可保矣! 以是知人主必爱身,乃可以爱民。而安百姓,亦所以安其身也。

  【注】本则出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处士:未出仕或不肯出仕的读书人。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论坛职务 隐身或者不在线 zyesheng
发帖674399|玫瑰6858
花生: 57858
金币: 2359
头衔:风云楼*老张/灌水专区★水手
等级:大彻大悟

  70 戒主衣翠
  作者: 张居正

  70 戒主衣翠

  宋史纪:永庆公主尝衣贴绣铺翠襦入宫中。太祖谓曰:“汝当以此与我,自今勿复为此饰。”公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几何?”太祖曰:“不然。主家服此, 宫闱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展转贩易,伤生浸广,实汝之由。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公主惭谢。

  【解】宋史上记,太祖的女永庆公主,曾穿一领贴金铺翠的襦入宫中。太祖嫌其奢侈,向公主说道,汝可解此襦与我。自今以后, 再不要如此装饰。公主笑说,此襦所用翠羽几多,而官家以为过费。太祖说道:我之意非专为汝一襦而惜也。主家既穿此衣,宫中妃嫔,及皇亲贵戚每看见,必都相 仿效,所用翠羽必多。京城中翠羽之价必贵。 百姓每逐利,见此物可以取利,必然都去捕捉那翠鸟,展转贩卖,杀生害命,皆汝此衣有以致之。其罪过多矣。汝生长富贵,不知艰苦,须当思爱惜受用,以图长 久。岂可造此恶业之端,自损己福耶! 公主见太祖说得激切,乃惶恐谢罪。

  夫宫闱之好尚,系四方之观法,古语说道:“宫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宫中好广眉,由方且半额;宫中好大袖,四方至匹帛。” 言好尚之不可不慎也。 若宫闱之中,服饰华丽,用度奢侈,则天下化之,渐以成风,坏风俗,耗财用,折福损寿,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矣,岂但如宋祖所谓戕害物命而已哉!大抵创业之君, 阅历艰辛,惟恐享用太过。后世子孙,且有鄙而笑之者矣!吁!可不戒哉!

  【注】本则出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永庆公主,是宋太祖的三女儿。襦:长不过膝的短衣。主家:公主的古称。




  71 竟日观书
  作者: 张居正

  71 竟日观书

  宋史纪:太宗勤于谈书,自巳至申,然后释卷。诏史馆修《太平御览》一千卷,日进三卷。宋琪以劳瘁为谏。帝曰:开卷有益,不为劳也。朕欲周岁读遍是书耳。每暇日,则问侍读吕文仲以经义,侍书王著以笔法,葛湍以字学。

  【解】 宋史上记,太宗勤于读书,每日从巳时看书起,直到申时。然后,放下书卷,诏史馆儒臣,采辑古今事迹,纂修成一书,叫做《太平御览》,共有一 千卷。每日进三卷。太宗观览,日日如此。其臣宋琪以看书勤苦,恐劳圣体为劝。太宗说:天下古今义理,尽载书卷中,但开卷观看,就使人启发聪明,增长识见, 极有进益。虽每日读书,自是心里喜好,不为劳苦也。朕要一年之内,读完这一千卷书,故须一日三卷,乃可读完耳。每遇闲暇无事日还不肯错过。就召翰林侍读吕 文仲,问他以经书上的义理,召侍书王著,问他以写字的笔法,召葛湍问他以字学训解。

  夫自古圣人虽聪明出于天赋,莫不资学问以成德。盖古今治乱兴衰,天下民情物理,必博观经史,乃可周知;必勤于访问,乃能通晓。故明君以务学为急,正为此也。观宋太宗勤学好问,不以为劳。若此,其能为太平令主,而弘开文运之盛,有由然哉!

  【注】本则出自。竟日:终日。字学:文字学。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论坛职务 隐身或者不在线 zyesheng
发帖674399|玫瑰6858
花生: 57858
金币: 2359
头衔:风云楼*老张/灌水专区★水手
等级:大彻大悟

  72 引衣容直
  作者: 张居正

  72 引衣容直

  宋史纪:寇准为枢密直学士,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太宗怒起。准辄引帝衣,请复坐,事决乃退。太宗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解】宋史上记,宋太宗以寇准为枢密院直学士。寇准为人忠直敢言。一日奏事殿上,不合太宗的意思,太宗发怒起去,欲罢朝回宫。寇准即上去扯住太宗的袍服,请太宗复还御座,决断其事,务要听其言才罢!太宗见他这般鲠直,反嘉美他说道:朕得寇准,如唐太宗之得魏征也。

  夫人臣奏事忤旨,至于牵引上衣,以尽其说。为君者若不谅他忠直之心,必以为不敬而怒斥之矣! 今太宗不惟不斥,且叹美之。其容人之度如此,所以能使臣下尽言,政事少过,而为宋之贤君也。如太宗者,真无愧于文皇矣!

  【注】本则出自〈宋史·寇准传〉。文皇:指唐太宗李世民。




  73改容听讲
  作者: 张居正

  73改容听讲

  宋史纪:仁宗初年,宰相王曾,以帝初即位,宜近师儒,乃请御崇政殿西阁,名侍讲学士孙■、直学士冯元讲《论语》。初诏双日御经筵。自是虽只日,亦召侍臣讲读。帝在经筵,或左右瞻瞩,及容体不正,■即拱立不讲。帝为竦然改听。

  【解】 宋史上记,仁宗初年,宰相王曾以帝新即位,当亲近师儒之官,读书勤学,以涵养圣德。乃请临御崇政殿西阁,召侍讲学士孙■、直学士冯元进讲 《论语》。起初,定以双日御筵,后来以学问不宜间断,虽是单日也召侍臣讲读。帝在经筵讲读时,或偶然左右观看别处,或容体少有不端,孙■即端拱而立,停住 不讲。盖恐帝心不在书上,虽讲无益也。仁宗见■这等诚恳,那怠惰的意思,即时收敛,为之竦然改听。

  夫仁宗天资本是粹美,又有贤宰相辅导向学,当时讲官复尽心开发,一些不肯放过。仁宗能敬信而听从之,所以养成盛德,恭俭仁恕,始终如一,而为有宋一代之贤君也。

  【注】本则故事见〈宋朝事实类苑〉卷4。只日:单日。端拱:敛手躬身。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论坛职务 隐身或者不在线 zyesheng
发帖674399|玫瑰6858
花生: 57858
金币: 2359
头衔:风云楼*老张/灌水专区★水手
等级:大彻大悟

  74受无逸图
  作者: 张居正

  74受无逸图

  宋史纪:龙图阁学士孙■,尝画《书·无逸》为图以进。上命施于讲读阁。及作“迩英”、“延义”二阁成,又命蔡襄写“无逸”篇于屏。

  【解】 宋史上记,仁宗时,有龙图阁学士孙■,日侍讲读。每至前代治乱,必反复规讽。尝取《书经》“无逸”篇中所载古帝王勤政恤民的事迹,画作一图,叫做“无逸” 图,进上仁宗,欲其知所法也。仁宗喜之,命挂在讲读阁里,日日观览。其后,新造迩英、延义二阁成,又命馆阁校勘蔡襄,把“无逸”一篇写在二阁之屏上,使随 处皆得观览。

  夫“无逸”一书,乃周公告成王的话,大意欲成王知稼穑勤政事。兢兢业业,不敢自安。 能如此,则福祚绵长。不如此,则寿命短促。因举商中宗、高宗、 祖甲、周太王、王季、文王以为法,商纣以为戒,其言深切恳至,实万世人言之龟鉴也。仁宗既受孙■之图,又命蔡襄书之,盖必有味其言矣! 则其观后苑之麦、忍中夜之饥,孰非自此书中得来,所以明君以务学为急。

  【注】本则出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0。龟鉴:意即借鉴。古时烧龟甲占卜吉凶。鉴是铜镜,能辨美恶。味:体会。




  75不喜珠饰
  作者: 张居正

  75不喜珠饰

  宋史纪:仁宗宫中颇好珠饰。京师珠价腾涌,上患之。一日上在别殿,妃嫔毕集,所幸张贵妃至,首饰皆珠。上望见,举袖掩面,曰:满头白纷纷的,没些忌讳。贵妃惭,起易之,上乃悦。自是禁中更不戴珠,珠价大减。

  【解】宋史记,仁宗时,宫中人好以珠为首饰,采买者多。因此京师中珍珠登时涨起价来。仁宗恐宫中相尚不已,风俗趋于侈靡,思量要革他。一日在别殿上 游赏,诸妃嫔们都在左右。有个宠幸的张贵妃到来,头上的头饰都是珍珠。仁宗望见,故意把袖子遮了脸不看他,说道,满头插得白纷纷的,近于不祥之象,好没些 忌讳。张贵妃惭愧,慌忙退去,摘下珍珠首饰,换了别样首饰来,仁宗方才喜悦。从此宫中人只说仁宗厌忌此物,再不敢戴他。京师里珠价登时大减。

  夫珠王珍宝,饥不可食,寒不可衣,而铢两之间,其价不赀。糜费民财以供一时之玩,何益于用?故明君贵五谷而贱珠玉,盖不以无益害有用也。然亦系人主之好尚何如。 观仁宗一言,而珠价顿减,岂待于法制禁令哉?

  【注】本则故事出自宋马永卿编〈元城语录解〉卷中。铢两:形容极轻微的分量。不赀:无法计量。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论坛职务 隐身或者不在线 zyesheng
发帖674399|玫瑰6858
花生: 57858
金币: 2359
头衔:风云楼*老张/灌水专区★水手
等级:大彻大悟

  76纳谏遣女
  作者: 张居正

  76纳谏遣女

  宋史纪;仁宗时王德用进二女,王素论之,上笑曰:“朕真宗子,卿王旦子,有世旧,非他人比,德用实进女,然已在朕左右,奈何?”素曰:“臣之忧正恐 在陛下左右耳。”上动容,立命宫官遣女。素曰:“陛下既不弃臣言,亦何遽耶?”上曰:“朕若见其人留恋不肯行,恐亦不能出矣。”顷之,宫官奏宫女已出内东 门,上乃起。

  【解】 宋史上记仁宗时,王德用判定州,曾取两个女子献入后宫,以悦仁宗之心,仁宗就收留在后宫,这是仁宗差处。那时谏官王素闻知,即奏此女不可收 留,劝仁宗去之。仁宗笑对王素说:“朕乃真宗之子,卿乃宰相王旦之子,卿父辅佐我父皇,君臣相得,则朕与卿有世好之旧,与别的群臣不同,只得实与卿说,这 两个女子委的是王德用进的,但朕已误纳,现在左右服事了,如何去得?”王素奏说:“陛下以此女在左右为不可去,不知臣之所忧,正恐此女在陛下左右蛊惑圣 心,有累圣德,所以劝陛下去之耳。”仁宗一闻此言,遂自悟其失,竦然动容,即时命宫官打发二女出宫。王素奏说:“陛下既已听臣言,少待陛下还宫从容遣之亦 无妨,何必如此急遽。”仁宗说道:“待我还宫时,万一此女有留恋不肯去的意思,我那时为情所牵,恐也遣他不成了,不如趁今遣之为易。”少时,宫官来奏,二 女子已出内东门去讫。仁宗方才退朝。夫宫禁之事,乃人主之所讳言,而房帷之爱,又人情之所牵恋。今仁宗既纳二女,已经进御,一旦闻王素之谏,即开诚直告, 略无回互,割舍所爱,不少迟留,可谓从谏之速而改过之勇矣。此真盛德事也。

  【注】本则故事出自王巩〈闻见近录〉等书。世旧:世交,几代人的交情。





  77天章召见
  作者: 张居正

  77天章召见

  宋史纪:仁宗幸龙图天章阁,以手诏问辅臣及御史中丞以上时政阙失,皆给笔札,令即坐以对。时翰林学士张方平条对四事,帝览奏惊异,诘旦更赐手札,问诏所不及者。侍御史何郯乞诏两制臣僚,自今有闻朝政阙失,并许上章论列,帝嘉纳之。

  【解】 宋史上记,仁宗曾临幸龙图天章阁,召见辅弼大臣,及御史中丞以上,因此手诏,问诸臣以时政欠阙差失处,都给与纸笔,着他就坐上开写以对,当 时诸臣皆有奏答,唯翰林学士张方平,条答汰冗兵、退剩员、慎磨勘、择将帅四事,帝见其所言,切于治道,深加惊叹。明日早,又赐手敕,询问他昨日诏书上所不 及的事,着他一一奏来。又有侍御史何郯上言,翰林管内外制文的诸臣,原是为备顾问而设,乞诏谕他,今后但是朝政有阙失,得于见闻之真者,并许他上疏论列, 直言无隐,以助圣化。仁宗因何郯说的有理,也欣然从之。盖仁宗求治之心甚切,故引见群臣面加咨询,使之条对,惟恐忠谋谠论不得上达。及闻张方平等直言,又 复虚心延访,嘉奖听受,所以那时朝政修举,海内治平,为宋朝守成之令主也。

  【注】本则出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3。两制:内、外知制诰。磨勘:宋代升转官员的一种考察方式。谠论:忠直的言论。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论坛职务 隐身或者不在线 zyesheng
发帖674399|玫瑰6858
花生: 57858
金币: 2359
头衔:风云楼*老张/灌水专区★水手
等级:大彻大悟

  78夜止烧羊
  作者: 张居正

  78夜止烧羊

  宋史纪:仁宗尝语近臣,昨因不寐而饥,思食烧羊,曰:“何不取索?”曰:“恐遂为例。可不忍一夕之饥而启无穷之杀。”或献蛤蜊二十八枚,枚千钱,曰:“一下箸费二十八千,吾不堪也。”

  【解】 宋史上记,仁宗一日对近臣说,朕昨夜因睡不着,腹中觉饥,想些烧的羊肉吃,近臣因问说,何不令人取进,仁宗说,恐膳房因此遂为定例,夜夜要 办下烧羊,以备取用,则伤害物命必多,岂可咨口腹之欲,不忍一夕之饥,而忍于戕害无穷之生命乎!因此遂止。又一日有献蛤蜊二十八枚者,说一枚价值钱千文, 仁宗说,这一下箸之间,就费了二万八千文钱,似此享用无度,我岂能堪,遂不受其献。仁宗在宋朝最为仁厚之主,观其不忍害物如此,则其不忍于伤民可知。故能 致治升平,而享祚悠久也。

  【注】本则出自北宋魏泰〈东山笔记〉卷一。享祚:享用皇位。祚,皇位。




  79后苑观麦
  作者: 张居正

  79后苑观麦

  宋史纪:仁宗幸后苑,御宝岐殿观刈麦,谓辅臣曰:朕作此殿,不欲植花卉而岁以种麦,庶知稼穑之不易也。

  【解】 宋史上记:仁宗留意农事,宫中后苑里有空地,都使人种麦,又于其地建一小殿,名叫宝岐殿,麦一茎双穗谓之岐,此丰年之祥,最宜宝重,故以为 殿名。每年麦熟时,仁宗亲自临幸后苑,坐宝岐殿看人割麦,谕随驾的辅臣说道:“宫殿前似当栽植花卉,以供赏玩,今朕造此殿,独不种花卉,但年年种麦,此是 何故?盖以我深居九重,无由知稼穑之艰难,所以种麦于此,要看他耕种耘锄,庶几农家之苦,时时在吾目中也。”大抵四民中,惟农为最苦,春耕夏耘,早作暮 息,四体焦枯,终岁勤动,还有不得一饱食者。古人有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真可谓格言矣。古之贤君知此,所以极其悯 念民力为赈恤,而民卒受其福,后世人主生长富贵,不知稼穑为何物,荒婬佚乐,惟恐不暇,而何暇恤农也。仁宗以天子之尊,亲临农民之事,知拳拳于稼穑如此,则其恭俭仁恕,卓越近代,不亦宜乎!

  【注】本则出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6。辅臣:辅佐天子的大臣,一般指宰相。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论坛职务 隐身或者不在线 zyesheng
发帖674399|玫瑰6858
花生: 57858
金币: 2359
头衔:风云楼*老张/灌水专区★水手
等级:大彻大悟

  80轸念流民
  作者: 张居正

  80轸念流民

  宋史纪:神宗时东北大旱,诏求直言,郑侠上流民图,疏奏,帝反复观图,长吁数四,袖以入内,是夕寝不能寐。翌日遂命开封体勘新法不便者,凡十有八事罢之,民间欢呼相贺。是日果大雨,远近沾洽。

  【解】 宋史上记,神宗时,行了王安石的新法,扰害百姓,民不聊生,到熙宁七年间,天又大旱,年岁饥荒,东北一带的百姓都流移转徙,死亡离散,其艰 难困苦之状,实为可怜,那时有一个官是光州司法参军,叫做郑侠,因考满赴京,在路上看见那流民的模样,心甚不忍,说道:小民这等穷苦,朝廷如何知道?乃照 那样子画一本图形,叫做流民图,其中有采树叶、掘草根充饥的,有衣衫破碎,沿途讨吃的,有饿死在沟渠的,有扶老携幼流移趁食的,有恋土不去,被在官公人比 较差徭拷打枷锁的,有拆屋卸房鬻儿卖女变价纳官的,一一都画将出来。至京之日,将这图本进在御前,奏说:只因新法不善,致得百姓这等,伤了天地的和气,所 以久旱不雨。如今要天降雨,需是把新法革去不行才好。神宗将此图反复看了几遍,才晓得新法之害与民间之苦如此,甚是感伤懊悔,长叹数回,袖了入宫,一夜不 能睡着。到明日,传旨着在京开封府官,查那新法为民害者共有一十八件,都罢革不行。当时京城内外的百姓,听说如此,以为从此得生,人人欢呼相庆。即日天果 大雨,处处田苗俱各沾濡充足。夫人君一去敝政,便能感动天地如此,可见为民祈祷者,在实政,不在虚文,而祖宗旧法慎不可轻变也。

  【注】本则出自〈宋史·郑侠传〉。体勘:体察查看。沾洽:雨泽普及的意思。沾是分沾,洽是满足。





  81烛送词臣
  作者: 张居正

  81烛送词臣

  宋史纪:苏轼为翰林学士,尝宿禁中,召见便殿,太皇太后问曰:“卿今何官?”对曰:“待罪翰林。”曰:“何以遽至此?”对曰:“遭遇太皇太后皇帝陛 下。”曰:“非也,此先帝意也,先帝每诵卿文章,必叹曰:'奇才奇才。’但未及进用卿耳。”轼不觉哭失声,太皇太后与帝亦泣,左右皆感泣。已而命坐赐茶, 撤御前金莲烛送归院。

  【解】 宋史上记,苏轼在神宗时被小人排抑,一向贬谪在外,至哲宗登极,才取他做翰林学士。宋朝翰林院设在禁中,每夜有学士一员轮流直宿,以备不时顾问。有一夜遇 苏轼该直,哲宗的祖母太皇太后与哲宗同御便殿宣苏轼入见。太皇太后问苏轼:卿如今做什么官,苏轼对说待罪翰林学士,谓之待罪者,说他不称此官,惟待罪责而 已,谦词也。太皇太后又问,学士是美官,卿一向流落江湖,怎能勾到此地位,苏轼乃归恩于上,说道:臣幸遭遇太皇太后及皇帝陛下见知,故得到此耳。太皇太后 说:非我用卿,乃先帝神宗意也。先帝每读卿的奏疏文章,必赞美说,奇才奇才,不久先帝遂晏驾,故未及用卿耳。今我用卿为此官,实承先帝之意也。苏轼因此追 感先帝知遇,不觉痛哭失声。太皇太后与哲宗也相向而泣。那时左右内臣,也都感伤流涕,太皇太后赐苏轼坐,又赐他茶吃,将退时,撤御前的金莲烛送他归院。看 那时人君接见臣下,问答从容,礼数款洽,蔼然如家人父子一般,所以为臣的感激主恩,不觉悲泣。君臣间是何等景象,史称宋家以忠厚立国,又言其竟得尊贤敬士 之报,岂不信矣。

  【注】本则出自〈宋史·苏轼传〉。先帝指宋神宗。太皇太后是宋英宗的皇后,宋神宗的母亲,哲宗即位时年仅8岁,由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
世上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世上没有比脚步更长的路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快速回复主题
你的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只要30秒)


使用个人签名

清除文本格式
撤销
重做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字体
大小

居左
居中
居右
左浮动
右浮动
排序的列表
未排序列表
减少缩进
增加缩进
插入邮箱链接
插入图片
插入引用
插入代码
flash
ra
rm
wma
wmv
fly
at
请选择表情分类:显示表情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贴文发布前,请确认贴文内容完全由您个人创作或您得到了版权所有者的授权。版权声明
   

回顶部

[时政军事] [精彩贴图] [影音帝国] [轻松休闲] [旅 游 区] [38℃生活] [华声文苑] [华声版务] 新手上路 投诉&建议
************************ 特色版面推荐:************************
辣眼时评 军事贴图 军事杂谈 战史风云 特效绝美 网友自拍 摄友摄色 影视时空 音乐地带 FLASH帝国 娱乐八卦
千奇百怪 哈哈笑话 灌水专区 驴友自助 情感酒廊 长沙网 湖南论坛区

Processed in 0.022424 s, 9 q - sitemap,